心意获得满足而生快乐。
佛教词典 > 佛学常见辞汇 > 正文
为“定障”之对称。指障碍智慧之烦恼。即惛沈、睡眠等。据俱舍论卷二十一载,五盖能障碍戒、定、慧之生起,如贪恚能...(术语)Ātyantika,译曰毕竟。毕竟无成佛之性之义。毕竟无善心之义。唯识论枢要上本曰:第五性有三种:一名一阐底...佛的德号,因佛是一切众生究竟的依处。...南宋僧。安吉(浙江杭县)人。字尧文。幼学于慧觉,学行超群。绍兴年间(1131~1162)至思溪(安徽婺源县北)觉悟寺...(术语)疑心少功德之人,往生于极乐五百岁间,包于莲华胎内,不能见闻三宝。犹如幼儿在母胎,不能见闻世间也。...(衣服)Keśapratigrahaṇaṁ,译曰剃发衣。披着剃发者。十三资具衣之一。见百一羯磨十。...禅林用语。形容物之圆形。略称圆陀陀。禅家以此形容心体之圆满无际。碧岩录第四十三则颂语(大四八·一八○中):“...凡十二卷。宋代本觉撰。全称历代编年释氏通鉴。收于卍续藏第一三一册。为一编年体之佛教通史,记载周昭王二十六年(...钵中之小钵,即浅铁钵。乃应量器(头钵)内键[金*咨]、小钵、次钵等大小三器之总称。其形状与头钵稍异,如普通之碗...指于刺林间惩治罪人之地狱。乃恶口、两舌、绮语、不义语、说经典之过、毁论议师等罪人所堕之处。据观佛三昧海经卷五...(术语)为种种三昧之差别。故曰门。菩萨所得之三昧为入于佛所具无量三昧之门户。故曰门。见智度论二十八。...佛说佛名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婆提城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四众围绕。及天龙夜...(印光大师校印版本)...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天龙鬼神无央数,十方诸来菩萨十万人,...
在佛教的历史上,从印度到中国,对弘扬大乘佛教贡献最大的当属龙树菩萨和无著菩萨,这两位菩萨都是佛陀在经典中授记...「释迦」是佛的姓,「牟尼」是佛的名字。「释迦牟尼」是梵语,「释迦」翻译成中文就叫「能仁」。怎么叫能仁呢?就是...
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一偈,在佛经中是作为七佛通戒而提出的,它概括了佛教的基本精神,是佛教...
有人算过这样一笔账:从我们懂事起,就开始读书,幼儿园3年,小学6年,初中3年,大学4年,整整16年,父母用汗水、泪...
一鬼问言。我有一夫。而畜多妇。我应直宿。而不见纳。何罪所致。 答言。汝为人时。不敬夫主。邪淫无礼。今受花报果...
大妄语跟小妄语的差别:同样是妄语,但是小妄语只是一种六根的见闻嗅尝觉知,比方说见言不见、不见言见,乃至于闻言...
天地之大德曰生,如来之大道曰慈。人物虽异,心性是同。举凡三乘六凡,如来视之,皆如一子。何以故。以其皆具佛性,...生活就象游戏如走钢丝绳,关键在把握好平衡的度,否则不是掉在左边,就是掉在右边,能走到终点的,都是适度平衡的优...
意乐
【佛学常见辞汇】
上篇:意三 | 下篇:意成 |
【违越所受】 p1255 显扬七卷十七页云:违越所受者:如有一人,都无羞耻,曾不顾惜沙门仪范;违毁禁戒,行诸恶法;...
慧障
阿颠底迦
毕竟依
神焕
华胎
鸡舍钵喇底揭喇呵
圆陀陀地
释氏通鉴
鐼子
刺林地狱
三昧门
【大藏经】佛说佛名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大藏经】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从龙树菩萨的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悲」的三种含义

何等偈能出生三十七品及诸法

父母悦,即为孝

皮肤粗糙不干净,是什么罪业导致的呢

大妄语的过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