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数)梁昙鸾就念佛者立三不三信:一信心不淳,二信心不一,三信心不相续。是曰三不。反之则曰三信。净土论注下曰:“一者信心不淳,若存若亡故。二者信心不一,无决定故。三者信心不相续,余念间故。此三句展转相成。以信心不淳,故无决定。无决定故,念不相续。亦可念不相续,故不得决定信。不得决定信,故心不淳。”西河道绰承之,更阐明三信。安乐集上曰:“若能相续,则是一心。但能一心,即是淳心。具此三心,若不生者,无有是处。”文类聚钞行卷曰:“三不三信诲殷勤,像末法灭同悲引。”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又作等流法身。为密教“四种法身”之一。密教将大日如来之法身分为自性、受用、变化、等流四种,等流身指佛身变化所...(术语)观自在菩萨之三昧也,即是普眼三昧。入此三昧时,即能于念念之中以普眼遍观,具足明了,故名普观三昧。见大...【流转差别有多种】 p0914 瑜伽五十二卷十二页云:又此流转、差别多种。或有种子流转。谓有种子、不现前、诸法...(一)(903?~972)又称空也上人。日本平安中期之净土教布教僧。(参阅“空也”3470) (二)(1817~1894)日本大谷...指有学问之僧侣。在日本,南都诸寺及高野山对于学僧,称为学侣,意谓从事于学问之僧侣。高野山所谓三方,即指学侣、...【无瞋与不害差别】 p1085 成唯识论六卷五页云:谓卽无瞋、于无情所,不为损恼,假名不害。无瞋、翻对断物命瞋。不...凡六卷或三卷。唐贤首大师法藏撰。又称梵网戒本疏、梵网戒疏、梵网法藏疏。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册。详解梵网经卷下菩萨...(术语)如来之涅槃也。栖息光明之义。资持记上一之二曰:如来灭度,常光随息,故曰栖光。...梵名 Dvāda?amukha-?āstra。全一卷。龙树着,鸠摩罗什(344~413)于弘始十一年(409)译出。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册...(杂语)分别功德论曰:祇园有比丘,病经六年。优婆离往问所须?答唯思酒。优婆离曰:待我问佛。至园问佛,有比丘思...戒本疏·九十单提法:“论犯四缘:一、是如法羯磨,二、如法与欲,三、辄便悔反,四、言了。便结。”(戒疏记卷一五...(印光大师校印本)...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默;玄旨非言不传,释迦所以致教。是以如来出世,大教有三:约...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娑婆,秽土也;极乐,净土也。娑婆之寿有量;彼土...
往生有四土,各论九品。且略明得生四土之相: 若执持名号,未断见思,随其或散或定,于同居土分三辈九品。 若持至事...
随烦恼二十:言失念者,于诸所缘,不能明记为性。能障正念,散乱所依为业。 失念就是对你所缘的境界不能明明白白地...
在《六祖坛经》说,有一个法达法师,他去参访六祖大师,顶礼的时候头没有着地。六祖大师是明眼人,他一看就知道仁者...
一般我们爱一个人,我们不敢看,我们觉得不好意思,不可以这么残忍,我们是这种想法。你讨老婆,你整天想你老婆拉大...
有时候前途的有无,牵涉到个人才华的高低。因此才华一不小心,就会害死一个修行人! 《庄子》中有一段话,大意是:...
问: 法师,修学佛法不是应该有次第吗,净土法门怎么扔给一句佛号就不管了?净土法门的修学没有次第吗? 宏海法师答...
原文: 激扬生死凡夫令起欣厌者:以诸众生沉迷自性,甘受轮回,旷劫至今,曾无省励,故示苦乐两土,爰开折摄二门,...
阿弥陀佛彻证法界实相理体,同时又把他无央数劫的积功累德、六度万行所有的功德,全都凝聚在六字名号当中,来传达给...
三不三信
【佛学大辞典】
上篇:三不护 | 下篇:三不善根 |
亦名:持羊毛戒缘起 含注戒本·三十舍堕法:“佛在舍卫国时,跋难陀得羊毛贯杖头而行,居士讥言贩卖羊毛。比丘举过...
等流身
普观三昧
流转差别有多种
光胜
学侣
无瞋与不害差别
梵网经菩萨戒本疏
栖光
十二门论
为病听酒
与欲后悔戒犯缘
【大藏经】【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藏经】佛说长阿含经
【大藏经】净土十疑论

三辈九品得往生,四土径登不退转

失念者,于诸所缘,不能明记为性

诵经三千部,曹溪一句亡

遇到美色要念这三个口诀

才华一不小心就会害死修行人

净土法门的没有修学次第吗

以折摄二门令起厌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