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对于下化众生而云上求菩提。向上而求菩提,向下而化众生也。上求菩提是自利,下化众生是利他,是为菩提心,菩萨之万行不出此二者。止观一上曰:“上求菩提,下化众生,发菩提心。”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因同分识随入无我】 p0594 瑜伽九十一卷四页云:云何因同分识随入无我?谓由现见五有色处,四大种身,若增、...(一)梵语 ātman, sva, svayam。即自体、自己。 (二)因明用语。于因明对论中,立论之人称为自,自己以外之其他人称...【索诃主】 p0949 瑜伽四十六卷十六页云:如此世界、名曰索诃;此界梵王、名索诃主。...道是化道,教化他人的意思,观是空观,即观察万法性空的道理。自己安住于空的道理,而又向他人劝说教化,叫做道观双...【勤劬处苦】 p1223 瑜伽四十二卷十页云:勤劬处苦者:谓诸菩萨、勤修善品劬劳因缘,发生种种身心疲恼,悉能忍受。...【非三摩呬多地】 p0716 瑜伽十三卷十二页云:已说三摩呬多地;云何非三摩呬多地?当知此地相,略有十二种。或...(术语)虚空无相寂灭,能现一切之相,曼荼罗之体亦无相寂灭,能成一切之事,故托于虚空之喻,而称为大空曼荼罗。义...因明用语。六不定之一,三十三过中因十四过之一。指因三相中缺第二相,遂致同时不通于同品与异品之过失。相当九句因...(菩萨)略称观音。法华经曰:苦恼众生,一心称名。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以是名观世音。按观世音像,世俗多...(术语)佛教立三身,婆罗门亦立三身。中论疏曰:明三天者,是彼家三身。自在为本,如内法身。应为韦纽,如内应佛。...为字相与字义之并称。即指密教之行者于观真言之字轮相时所用之两种释相。字相,系就真言文字之形、音、义而观知其义...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出六根聚经中)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如是我闻: 一时,婆伽婆一切智人,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以神通...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了...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上 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有摩诃比丘僧万二千人,皆净洁一种类,皆阿罗汉...孩子!当你还很小的时候,我花了很多时间,教你慢慢用汤匙、用筷子吃东西。教你系鞋带、扣扣子、溜滑梯、教你穿衣服...
在唯识学的相续,它提出两块:一个是杂染的相续;一个是清净的相续。当然我们从修行角度:先破妄,再显真;先断恶,...
有一些修行者被障碍在法执上,以至生生世世不能解脱。法执的表现一般都是执着乃至停留在对经论的研究上,整天钻在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我们众生无始以来,由一念无明烦恼的执著,才有色,受...
有法师带居士朝山,顺便来与闲谈。法师也是同道,日常以净土与大家结缘,希望同生西方,故谈话中自然提及,如今四众...我以前跟谛闲老法师学教,在他那里参学。听谛闲老法师说:自己有好处,给人家讲讲说说也有好处,不会用功的也会用功...
为什么净土法门,往生一法是这样的圆顿超越,胜异方便?他的价值就在于这个念不退。念不退当中就能够圆超九法界的那...
我们修行的人,首要目的是了生脱死。那么何谓生死?生死的根本是什么?又如何了脱呢?这都是我们必须了解的。 《楞...
上求菩提
【佛学大辞典】
上篇:上求本来 | 下篇:上足 |
凡十卷。唐代僧思托着。日本天平胜宝六年(754),思托随同鉴真赴日本,于延历十年(791)撰辑日本自有佛教以来至延...
因同分识随入无我
自
索诃主
道观
勤劬处苦
非三摩呬多地
大空曼荼罗
不共不定过
观世音
三天
字相字义
【大藏经】占察善恶业报经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经
【大藏经】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
敬老院墙上的一段话

断除生命的相续——自我意识

修行必须破法执障

转五蕴为五智

真信不具,法难入心
参禅人的一念之差

在念不退当中,顿然超越四十一个因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