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名)宗教家谓善人死后,当升天堂,受诸福乐。恶人则入地狱,受诸苦痛也。宋史曰:“要天堂以就善,曷若服义而蹈道,惧地狱以敕身,孰与从理以端心。”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堂塔)禅刹之僧堂东面中央有安置圣僧之龛,其前面为前堂,后面为后堂,各有一首座统领之。见象器笺一。...(术语)阿阇梨之略。僧徒之师也。其义为正行。谓能纠正弟子品行。又谓之轨范师。以其能为弟子轨范也。梨亦作黎。寄...【七士身常安住见】 p0064 大毗婆沙论一百九十八卷十三页云:诸有此见,此七士身,不作作,不化化,不可害,常...【一切初新者性】 p0009 瑜伽八十六卷二十一页云:复次由五种相,当知一切初新者性。一、由晚出家故,二、由幼...为“果地”之对称。地者,位地、阶位之意。指修行佛道之阶位。亦即指由因行至证果间之阶位。与“因位”同义。可分为...(一)为诸佛与转轮圣王三十二相之第二十七相,即广长舌相(梵 prabhūta-jihvatā)。诸佛与转轮圣王之舌广长而柔软...唐代僧。新罗人。生卒年不详。早年游学我国,曾住于大荐福寺、崇义寺,研学唯识。其后师事圆测。所著成唯识论注枢要...(经名)具名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略名金刚经,金刚般若经。...(一)梵语 nītārtha。乃直接显了法义。与不了义合称二义。凡直接、完全显了述尽佛法道理之教,称为了义教,如诸大...云何世间?几是世间?为何义故观世间耶?谓三界所摄及出世智后所得似彼显现是世间义,似彼显现者,谓似三界所摄相显...中国佛教学派,亦称摄论宗。以传习、弘扬《摄大乘论》(简称《摄论》)而得名。其学者称摄论师。 《摄大乘论》...楞严经五十阴魔章...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积经卷第四 大宝积经卷第五 大宝积经卷第六 大宝积经卷第七 大宝...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菩萨众,及大诸天、帝释天王、大梵...
我的老爸一生历经磨难,平时经常唉声叹气,责怪老天的不公平,把所有的灾难都让他承受。经过大手术后,爸爸的性格异...
临终念佛不可怕死,也不能求病好 况求生西方者,不可怕死。若今日即死,今日即生西方。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岂...道德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必要前提,亦是个体立身成业的基石。 道德内蕴二重价值结构,道乃终极价值系统,无形无相...
释迦牟尼佛在王舍城告诫诸位比丘说:供养父母哪怕仅仅一点,也能够获福无量,即使是少许作了一些不孝顺的事情,也会...一、心中有佛是佛缘 佛缘,是心与佛的交流。学佛是对自己良心的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修佛是修心,佛无处不在,...
我曾经在电视上看奥运转播,在一场游泳比赛里,有位俄国选手是世界纪录的保持者,在他的隔壁泳道是位日本选手。抵达...
在集贸市场,蚊蝇最喜欢光顾的地方还是肉类售卖区。因为肉类散发的独特气味,对蝇虫有莫大的吸引力。那么肉类散发的...
在我们生命当中,主导我们见闻觉知的,不是你的眼根,也不是嘴巴,真正的背后的本来面目,最终的主人翁,其实是我们...
天堂地狱
【佛学大辞典】
上篇:天堂 | 下篇:天梯山 |
【烦恼障净智所行真实】 p1196 瑜伽三十六卷九页云:云何烦恼障净智所行真实?谓一切声闻独觉、若无漏智,若能引无...
前堂
阇梨
七士身常安住见
一切初新者性
因地
舌相
胜庄
金刚般若经
了义
世间
摄论学派
【大藏经】【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大藏经】大宝积经
【大藏经】佛说百佛名经

拜佛念佛改变了爸爸

印光大师临终助念的解读
道德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必要前提

对父母做了少许不善,定得大苦报
你有佛缘吗

心中有挂碍,要变第一也难

肉类的真实气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