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数)是成实论之所明。一、现般,是俱舍七种不还中之现般也。二、转世,谓既得预流果,经多生欲界之生,得那含,即得罗汉者。俱舍无之。三、中般,五种不还中之中般也。四、生般,五种不还中之生般也。五、有行般,五种不还中之有行般也。六、无行般,五种不还中之无行般也。七、乐定,八、乐慧,此二者为五种不还中上流般之乐定,乐慧二者。九、信解,十、见到,新云见至,是修道中钝利之二根,俱舍七圣中之第三第四也。十一、身证,为于前人中得灭尽定者。俱舍不摄之于有学。见大乘义章十一本。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460?~494)南齐武帝之次子,封竟陵王。字云英。少时即清廉高尚,交游天下才学之士;好学而善解,博通经、史、黄...唐代僧。生卒年不详。又称富春沙门。为唐代俱舍论学僧圆晖之门人。圆晖著有俱舍论颂疏一书,遁麟又就圆晖之俱舍论颂...凡九卷。清代彭希涑撰。收于卍续藏第一三五册。以记述净土教主阿弥陀佛及阐教圣众如观世音、大势至、文殊、普贤等菩...指以象征定、慧之左右二手所作“虚心合掌”之密印相。此印相系“一切如来入三昧耶遍一切无能障碍力无等三昧力明妃”...【超定加行与超定成满】 p1171 大毗婆沙论一百六十五卷十一页云:问:所说超定加行云何?答:修超定时,彼修定者、...(经名)法华经卷六第十八品之名。明佛灭后闻法华经而随喜者之功德广大者。...【随念分别】 p1367 俱舍论二卷六页云:若定若散意识相应诸念,名为随念分别。...(术语)数论师所立二十五谛之第一。是为万物之本源,冥漠无谛,故曰冥谛,又云冥性。又为万物之本源,万差之诸法由...(术语)由因流出果,由本流出末,因果本末相类似,由甲出与甲无异也。唯识论九曰:闻法界等流教法。同述记九末曰:...(异类)又作娑伽罗龙。依所住之海而得名。或言依国而立名。法华经序品曰:娑伽罗龙王。同提婆品曰:大海婆竭罗龙宫...指对于违犯戒律者,依其罪之轻重而施予种种处罚。有大乘戒与小乘戒之别,其罚之性质亦不同。大乘戒中,不论犯何种重...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鬼甚多,受罪不同。见尊者目连,皆起敬心,来问因缘。 一鬼问言...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序 诸佛如来出兴于世,唯欲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净土法门单刀直入、直指众生以念佛心入佛知见。信愿持名,乘托阿弥...至於宇宙,则是每一个宗教都会谈到的。释迦牟尼佛在经典里面说的,这个宇宙的观念有多大呢?有无量无边、不可说不可...
我们的五蕴身心世界本来是五种功能,就是一个色受想行识,就是一个因缘所生法,按照唯识学的说法叫做依他起性,它没...
我们的财富,往往都是通过布施行善等等方法积累下来的。无论我们用什么方法赚钱,赚到的都是自己过去积累的福报。超...
一个人从幼儿园小班大班、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大学四年,二十多年出来后还要自己找工作,找不到还没有,...释迦牟尼佛于《十善业道经》中说:当知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言善法者,谓人天身、声闻菩提、独觉菩...佛教有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就是:因缘果报,毫厘不爽,因果报应竖彻三际。由于很多人并不完全正确了解因和果的这一特性...
果普老和尚,俗姓郑,浙江常山人。幼时,父母双亡,寄食于叔父家,赖苦力过活,度日艰难。成年,蒙一亲眷引入佛门,...
原文 昨接守良书,知汝母求生之心,尚未实发,病中且勿提及,但劝至心念佛,即得蒙佛加被,身心安乐。 待大好后,婉...
十一种不还
【佛学大辞典】
上篇:九种不还 | 下篇:不谤三宝戒 |
【涂香】 p1255 瑜伽二十二卷十二页云:有处世尊宣说尸罗名为涂香。如伽他说:苾刍、苾刍尼、戒涂香圆满;于不善,...
萧子良
遁麟
净土圣贤录
大菩提幢
超定加行与超定成满
随喜功德品
随念分别
冥谛
等流
娑竭罗龙
罚
【大藏经】饿鬼报应经
【大藏经】【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大藏经】净土五经日诵集要(净宗早晚课)
你们是最快乐的人

五蕴的可怕就是「变状如是」

如何才能增长福报呢

修行想快速、超近、想超过别人,这一念魔障就来了
不杀生的十大利益
仁清法师:佛教并不主张「福荫子孙」

果普老和尚往生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