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语)公案。僧问仰山:法身说法否?山云:我说不得,别有一说得。僧云:说得底人在什么处?山推出枕子。见曾元九仰山章。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福德与智慧之并称。据成唯识论卷九记载,菩萨所修诸胜行中,以慧为性者称为智,其余则称为福。菩萨为成就佛果,必须...梵语 catvāri sajgraha-vastūni,巴利语 cattni sajgaha-vatthūni。即菩萨摄受众生,令其生起亲爱心而引入佛道,...【半者蒲善尼】 寄归传云:唐言五啖食,谓饭饼麨等。...梵语 ?rāmanerikā,巴利语 sāmanerī。全称室罗摩拏理迦。意译勤策女、息慈女。五众之一,七众之一。指初出家受...【无所缘】 p1057 俱舍论二卷六页云:六识,意界,及法界摄诸心所法,名有所缘。能取境故。余十色界,及法界摄不相...(名数)三界有九地,九地一一有见惑修惑,其修惑每一地分九品,以先断粗大而次第断微细者为法。而断一品之修惑每有...(杂名)译曰废风病。玄应音义二十五曰:珊若婆病,此云废风病,发不起者也。...谓宇宙一切万有,皆自阿赖耶识变现而来。这是唯识学的基本理论。...(术语)真言教之异名。教法坚利如金刚也。瑜祇经曰:以金刚自性,光明遍照,清净不坏,种种业用,方便加持,救度有...万事万物,都有生、住、异、灭之四相,例如:人之初生,叫做生;其成长之形,叫做住;逐渐衰老,叫做异;最终死亡,...四种心之一,即攀缘境界而又思虑事物的心。...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菩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数皆...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三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四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五 慈悲道场忏法卷...(弘化社32分本)...问: 经常会觉得付出得不到回报,对别人好往往结果会产生失望和伤心,怎么来调整这种心理状态,请大和尚慈悲开示。...
净土法门是易行道,但古德说,净土易往而无人。无人去并非阿弥陀佛不慈悲、设置了种种条件限制我们往生,而是我们自...
佛陀开悟之后,第一件事情,回到苦行林去度了五比丘。他宣说的法门,第一件事情讲到四谛法门,把生命分成了二部分:...
药师琉璃光如来,过去因地发了很多愿,主要是十二大愿,要成佛度一切众生的生、老、病、死一切苦厄,究竟成就与佛无...过去舍卫国城里有一位富翁,拥有无数的财产和一个独生子:难陀。难陀非常怠惰不振,喜欢赖在床上睡觉,别说下床走走...
世间上的人总是在有上求,有车、有子、有钱、有名等,其实有还是有限、有量、有穷、有尽。佛法教我们从另外一个无上...
问: 顶礼法师!在选择善知识的时候,由于我们智慧福德有限,在自己不会选择的情况下,最保险的就是随大流,谁的名...
世有行人,一向修行,不究自心,但知外务。或求利养,或好名闻,或贪现世欲乐,或望未来果报。如是发心,名之为邪。...
仰山枕子
【佛学大辞典】
上篇:仰山 | 下篇:仰山指雪 |
(经名)鸠摩罗迦叶以种种之喻断蜱肆王(巴Pāyāsi)无后世之见。又以种种之喻,使舍邪见三毒而受三归。见中阿含十...
福智
四摄法
半者蒲善尼
沙弥尼
无所缘
九解脱道
珊若婆
万法唯识
金刚乘
一期无常
缘虑心
【大藏经】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藏经】【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大藏经】【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学会世间上的两种快乐

净土易往,但秽土难离

一切业障海,皆由妄想生

念药师佛圣号,灭无量劫生死重罪
懒惰变精进

怎样拥有一个「无」的生活呢

如何选择善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