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识论八卷二十三页云:胜义有三。一、义胜义。谓真如。胜之义故。二、得胜义。谓涅槃。胜即义故。三、行胜义。谓圣道。胜为义故。无变,无倒,随其所应,故皆摄在圆成实性。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一切门忍】 p0005 瑜伽四十二卷十一页云:云何菩萨一切门忍?当知此忍,略有四种。谓诸菩萨,于亲所作不饶益...一切有作为有生灭的因缘所生法。...(术语)谓恶疫饥馑等衰耗人之诸灾患也。法华经陀罗尼品曰:令百由旬无诸衰患。...【业清净论】 p1220 瑜伽八十九卷二十一页云:云何施设业清净论?谓如有一、不造新业。故业触已,寻复变吐。由对治...(书名)具名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二卷,唐义净,在室利佛逝国撰。求法于西域之高僧五十六人传记也。...【说众】 p1284 瑜伽八十一卷十七页云:说众者:谓处五众、宣八种言。何等为八?一者、可喜乐言,二者、善开发言,...(术语)观经所说十六观中第八观弥陀佛形像之观法也。想彼佛者,先当想像,闭目开目见一宝像如阎浮檀金色,坐彼华上...着,执着。凡夫执于生死,二乘执于涅槃,菩萨执其所证之法,是皆执着,统称诸着。法华经卷一方便品(大九·五下):...【永灭】 p0494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二十页云:复言:世尊!云何永灭?世尊告曰:毕竟断故。 二解 瑜伽八十三卷二十...(术语)八念之一。人于一切时中常念其身必有死而不忘也。智度论二十二曰:念死者有二种死:一者自死,二者他因缘死...梵名 Rg-veda。意译赞诵明论、作明实说。凡十卷。又作梨俱吠陀、荷力皮陀、亿力毗陀。为印度最古之典籍,婆罗门教根...(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萨言: 一、十种三业 佛子,菩萨云何得无过失身语意业?云何得不...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菩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数皆...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问: 记忆力差怎么办? 万如法师答: 经文咒语记不住,原因就在于你的心不够清静,杂念妄念过多,那么这些个妄想潜...问: 至诚心是何标准?我怎么知道自己是否达到了至诚心? 大安法师答: 至诚心这个标准,确实还是很高的。我们讲阿...
阿祈达王临终,为驱蝇人以拂拂面,一念瞋心,遂堕为毒蛇。一妇人渡河失手,其子堕水,因捞子故,与之俱没,以慈心故...若父母天性与佛相反,当至诚代父母持念回向,消除宿业。久而久之,自会生信修持。诚之所至,金石为开。况父子天性相...
古语说:观德于忍,观福于量。看一个人有没有德行,就看他能不能忍。忍字意味深长,它的内容也很全面。要忍什么呢?...香港巴士阿叔是一段用手机拍摄后放到网络上的视频。前后只有不到几分钟。然而,它在网络上的点击率却达到了700万次...
第二个,识无边处定。 二、识无边处定,谓行者厌虚空之无边,缘多则散,能破于定,即舍虚空,转心缘识。此定成已,...问: 请问,鬼分为哪些类?他们生活状况如何?哪些鬼会有机会害人?饿鬼跟阳寿未尽横死的怨灵有哪些不同?鬼道众生...
胜义有三
【法相辞典】
【胜义有三】 p1104
上篇:胜 | 下篇:胜义无自性性 |
指一佛所住的国土,或一佛所教化的领土,有净土、秽土、报土和法性土之分。...
一切门忍
一切有为
衰患
业清净论
求法高僧传
说众
像想观
诸着
永灭
念死
梨俱吠陀
【大藏经】华严经·净行品
【大藏经】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记忆力差该怎么办
如何知道自己是否达到了至诚心

临终这一念,不是侥幸就能达到的
如何让父母吃素不杀生

看一个人有没有德行,就看他能不能忍
涵养也是一种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