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菩提树,本名毕钵罗树,因世尊在此树下证得菩提(觉悟),才被称为“菩提树”;
二、娑罗树,又名摩诃婆罗树、无忧树,世尊的降诞和入寂均与此树有关,亦即世尊在此树下出生,也在此树下圆寂;
三、阎浮树,世尊在作悉达多太子时,最初即在此树下开始思索世间及人生的真谛;
四、必刍,原系雪山所产的香草,此香草有五种的特点,即:体性柔软、引蔓旁布、香气远闻、能疗疼痛、不背日光,由于佛教的僧众宽容忍耐、刻苦修行,以及弘扬佛法、普度众生等等,均与必刍的特点相似,故佛教僧人被称为“必刍”(比丘),此即“比丘”名称之由来。
佛教词典 > 佛学常见辞汇 > 正文
【增上心】 p1314 此是静虑之异名。瑜伽十一卷九页云:或名增上心。谓由心清净增上力,正审虑故。 二解 世亲释一卷...指密教修行者本性具足之戒。即行者以净菩提心之体性为戒体,而无需择地造坛,亦不需经由阿阇梨等之师缘即能自然发得...全一卷。唐代石头希迁(700~790)撰。系由五言四十四句二百二十字组成之古诗,诠明万法交参无穷,由本同契,镕融涉...全一卷。唐代玄奘译。略称称赞净土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二册。内容阐说极乐国土之依报庄严,及阿弥陀佛与声闻菩萨众之...指人类生活主体之外在活动空间。佛教典籍中,多称为境(梵 visaya, gocara)或境界,通常有五境、六境之别。唯识宗...【惠舍】 p1186 瑜伽二十五卷十四页云:云何惠舍?谓若布施,其性无罪;为庄严心,为助伴心,为资瑜伽,为得上义,...(故事)五分律二十曰:耆域能别音声本末之相,佛将至冢间,示五人髑髅。耆域遍叩白佛言:第一叩者生地狱,第二叩者...(术语)说金刚界与胎藏界两部秘密教之大日如来也。...五种的烦恼。盖就是烦恼的别名,因烦恼能盖覆人们的心性,使不生善法。五盖即:贪欲、嗔恚、睡眠、掉悔、疑法。...据宗镜录卷七载,众生真如之心本自清净,无有垢染,湛然不动,不生亦不灭;犹如水之净性,本体清净,澄湛凝寂,故取...(杂名)为回向而诵之真言也,如回向之胜利金刚轮,故名回向轮。回向轮经及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说之。...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菩萨众,及大诸天、帝释天王、大梵...(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真未?答曰:未得;不还未也。问曰:和上道高名远,何以不至乎?...(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
依报随着正报转,如果有十朵花,那就只会吸引十只蝴蝶,如果有一千朵花,可能就会吸引一万只蝴蝶,花多蝴蝶多。同样...
【以前曾经有佛弟子请问佛:要是遇到横祸,突然去世,那能不能往生? 佛比喻说:要是一棵树一直向著东方长,突然砍...第一篇 四大菩萨与阿罗汉 其一 中国四大菩萨 中国佛教有四大名山,是四大菩萨教化众生的道场,代表中国佛教的特质。...
说到财富,简单地说,一切都从布施福德而来,从布施业因的感果得来。我们所有的财富,无论小至粒米,大至全世界,都...
原文: 今生持戒修福之僧,若心地未明、愿力轻微,又不求净土,是人来生多感富贵之报,亦多为富贵所迷,或至造业堕...
世间利益共分九项:第一、不受恶死:若诸人天诵持大悲心咒者,不受十五种恶死也。 一、咱们已经说过生死啊是一生当...有人发短信问我:人为什么有时会感觉到空虚呢? 顾名思义,空虚就是指我们心里没有东西,是心灵的贫穷与饥饿相;或...
当时舍卫国有一个长者,妻子生一女儿,美秀无双。她刚出生时,身上裹着一层白色细软毛布,父母感到奇特,看相的说很...
四大圣树
【佛学常见辞汇】
上篇:四大部洲 | 下篇:四大译经师 |
禅林用语。指公共物。原称井田中央部分之公田。禅苑清规卷一挂搭条(卍续一一一·四四○下):“新到两展三礼,如在...
增上心
住无为戒
参同契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环境
惠舍
叩髑髅知生处
金刚瑜伽秘密教主
五盖
水喻真心十义
回向轮陀罗尼
【大藏经】佛说百佛名经
【大藏经】杂譬喻经
【大藏经】【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推荐】在生活中积累福报原来可以这么简单

遇到横祸突然去世能往生吗
菩萨与罗汉的故事

财富从布施福业得来

偏重于持戒修福的危险

《大悲咒》的九种世间利益
为什么会感觉到空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