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名)一卷,赵宋法天译。佛对迦尸迦而说具足惭愧多闻等十法则得为人师。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不偷盗】 不与而取,称为偷盗。为十恶业之一, 亦为根本五戒之一。不偷盗为偷盗之反,为十善业之一。参阅‘十善业...梵名 Ullambana-sūtra。全一卷。西晋竺法护译。又称盂兰经。属方等部经典。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册。内容记述佛陀之大...(573~640)唐代僧。襄阳人,俗姓张。六岁从闰法师出家,复从学于哲法师。其后,受学于三论宗嘉祥大师吉藏。曾驻锡...障碍三时之异熟业。三时,指将得忍位、不还果、无学果。三时障即:(一)由四善根位之顶位将得忍位时,感三恶趣之业,...亦名:新衣戒制意 子题:圣道幢 戒本疏·九十单提法:“(波逸提)新衣戒六十。凡坏色染衣,道服标式,内遣着情,外...前秦僧。荥阳(位于河南)人。少与道安同学,师事佛图澄,以恭让闻名。因避乱入蜀,后自蜀入关,住阳平寺。参与道安...(768~844)唐代僧。汝南(河南汝南)人,俗姓宋。幼丧父,母常诵法华经,鞠育勉之。及长,识度明敏,为乡党所重。...(界名)下品之秽土也。见迦才净土论上。...(术语)使者烦恼之异名。戒取之烦恼也。五利使之一。三藏法数二十四曰:戒取者,谓诸外道,于非戒中,谬以为戒。如...【法无别真如】 p0764 成唯识论十卷二页云:七、法无别真如。谓此真如、虽多教法,种种安立;而无异故。...合七法门为三十七品 一四念处 二四正勤 三四如意足 四五根 五五力 六七觉分 七八正道 次生法二空而辩三十七...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菩萨众,及大诸天、帝释天王、大梵...地藏十轮经...●大佛顶首楞严神咒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妙湛总持不动尊 首楞严王世希有 销我亿劫颠倒想 不历僧祗获法身 愿...
在修道当中应如蕅益大师所说:应以猛切心治姑待心,常念时不待人,一蹉便成百蹉。 修道,大丈夫要用勇猛精进的心来...
僧团里不让用手机,除了少数执事法师因寺务需要以外,出家众都不用。 我们一进僧团之后,手机都上交,不再使用。对...
如果你问什么是修行,答:心平气和是修行,不慌不忙做事情,做到有事成无事,操心用心不累心。 修行就是这么简单!...
宗实老和尚是黑龙江省大庆市人。九年前的剧烈心绞痛,他至今仍记忆犹新。医生说,他患的是严重冠心病,尽快做心脏搭...
这个果报的受用,我们来看看它的差别。这个差别有两种,第一个从自身的角度,有「因缘变」跟「分别变」;从跟他人的...不论是不是佛教徒,慈善是不分宗教、不分信仰的。但也有很多人对慈善有很多的误解,以为慈善就是捐钱,在得与失之间...
十方,梵语 dasa disah,巴利语 dasa disā。为四方、四维、上下之总称。即指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佛家说:众生平等。人之所以有不同的境遇,皆由各人因缘所致。如何面对自我人生?端视自己的一念心。 每天都在真诚...
苾刍迦尸迦十法经
【佛学大辞典】
上篇:苾刍尼毗奈耶 | 下篇:若衍底 |
谓坐于树下之石上。指世尊成道之际,在菩提树下金刚座上,端坐思惟。后世以出家修行,或随缘游化,称为树下石上。禅...
不偷盗
盂兰盆经
智拔
三时障
着新衣戒制意
法和
志远
斯诃国
戒取使
法无别真如
三十七品
【大藏经】佛说百佛名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藏经】早课(朝时课诵)

常念时不待人,一蹉便成百蹉

【推荐】不知不觉中我们都成了手机的奴隶

修行就是这么简单

一句佛号创造生命奇迹

真正跟外境接触,也就这么一念而已
见忍法师谈慈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