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语)净土之行者,于信之一念,便同弥勒菩萨到阿惟越致之位也。教行信证信卷末曰:“王日休云:不退转者,梵语谓之阿惟越致。法华经谓弥勒菩萨所得报地也。一念往生便同弥勒。佛语不虚。”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术语)谓信者之施物也。观佛经五曰:虚食信施以此因缘食诸铁丸。涅槃经十一曰:宁以此口吞热铁丸,终不敢以毁戒之...(名数)五种之过失有种种。...烦恼的别名,含有漏泄和漏落二义。贪嗔等烦恼,日夜由六根门头漏泄流注而不止,所以叫做漏。又烦恼能使人漏落于三恶...(物名)露出于堂塔外之幔幕也。法华经序品曰:珠交露幔。...乃“受体”与“随行”之并称。又作受体随戒。略称受随。于我心受戒持戒体,而决心不破戒者,称为受体:此后相应其决...一切众生,所以不入正道者,盖为邪见之所覆故。是邪见者,缘一切相之所惑故,若夫摧邪显正,殆无过就诸相义,辨一切...密教以 (a,阿)字作为本初不生净菩提心之体性,故主张修行者应如实观察,并了知其实义。大日经卷一住心品(大一八...(术语)对于随相戒而言。又云无相戒。持戒之人,心无所著,一切之戒,犹如虚空,了无持犯之相也。见华严大疏。...原指江西与湖南,或指扬子江(长江)与洞庭湖,或指三江(湖北荆江、江苏松江、浙江省浙江)与五湖(江西鄱阳湖、湖...禅院内负责物品整理、出入之职称。[黄檗清规礼法章] p5276...(Gunapala Piyasena Malalasekera, 1899~1973)锡兰人。巴利语佛教学者。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得文学、哲学博士学...(龙藏本)...劝发菩提心文...无量义经...
我们再看第二个,第二个很重要了相随心转。那么相由心生,指的是我们接触的第一个刹那,是不可改变的,是业力。第二...
清朝初年有一位记得前世经历,深受顺治、康熙皇帝赏识的大官,他名叫李烨,字景焱,号坦园,直隶高阳人,生于明熹宗...
为了随顺中国传统文化的名讳、礼仪,中国佛教僧人的称谓也很复杂。 法名: 从出家那天开始,剃度师父就给你取法名,...清代乾隆年间,南昌城有一点心店主李沙庚,以货真价实赢得顾客满门。但其赚钱后便掺杂使假,对顾客也怠慢起来,生意...
问: 请问法师,弟子能同时依止一净一禅两位善士吗?弟子这算不算贪两宗法门,还是执着于两宗法门呢? 宏海法师答:...所谓的「柔软心」,是指把自我减低、减少、减轻,不在人际间架设心防,也不为自己设想,心胸全然敞开。所以,凡是自...第一集 1、世之变乱之由奚在乎?一言以蔽之,众生贪瞋之心所致而已。贪心随物质享受而激增,稍不遂,则竞争随之。...
现代人欲了生脱死、解脱成佛,则必须依于佛言祖语作为起修、实践的参照坐标,反之就会南辕北辙,永远难有成就的一天...
便同弥勒
【佛学大辞典】
上篇:信藏 | 下篇:便利 |
禅林用语。谓好的习字本其笔法皆类似,比喻师父与弟子间之程度、境界、格调等常相近似。从容录第八十则(大四八·二...
信施
五过
漏
露幔
受体随行
辨惑(四)
如实知自心
离相戒
江湖
贴库
马拉拉西克拉
【大藏经】【注音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大藏经】【注音版】劝发菩提心文
【大藏经】【注音版】无量义经

「相随心转」要如何转

带着前世记忆的一品高官

中国佛教僧人的称谓
经营生意就是经营人心

能同时依止一净一禅两位善士吗
培养自己的柔软心
印光大师法语菁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