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数)又曰七方便位。亦曰七加行位。小乘见道以前之修行位也。总称见道以前为贤位,见道以后为圣位。贤位中有七位:一、五停心观,二、别相念住,三、总相念住,谓之三贤位,四、暖法,五、顶法,六、忍法,七、世第一法,谓之四善根。此中有通别二名,通者,皆称为七贤,皆称为加行位。别者前三位为三贤。后四位为四善根,或四加行位。今则对于后之七圣位,而总称七位为七贤位。【又】有大乘之七贤。仁王经天台疏上曰:“一初发心人,二有相行人,三无相行人,四方便行人,五习种性人,六性种性人,七道种性人,俱在地前调心顺道,名为七贤。”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何等俱有相应?谓一身中诸蕴界处,俱时流转同生住灭。...(术语)向阿那含果修行之位名。为四向中之第三向。...梵语 dar?ana-prahātavya。于见道所断者之意。又作见道所断、见断。与修所断及非所断,并称为三断。据俱舍论卷二、...(术语)过正午不食之法。又清肃整威仪之法。楞严经一曰:严整威仪,肃慕斋法。...亦名:不摄耳听法戒开缘 含注戒本·九十单提法:“不犯者,若未曾闻广说,今始闻;若戏笑;若错说者开。”(含注戒...【三种苦性】 p0196 瑜伽二十七卷十九页云:云何建立三种苦性?谓先所说生苦,乃至求不得苦,卽显苦受及所依处,为...(术语)色界之善业,其业之性亦善,果亦清净,故重白字,而谓为白白业。...释迦牟尼佛或诸佛通号之十大名号。又称如来十号、十种通号。虽称十号,然一般皆列举十一号,即:(一)如来(梵 tath...为旧华严经卷五十九所载大海底下之广大吸水石;以此石广大如山,故又称沃焦山。其下为阿鼻地狱之火气所炙,故此石经...(一)梵语 pramudita,巴利语 pamudita。音译波牟提陀。即接于顺情之境而感身心喜悦;亦特指众生听闻佛陀说法或诸佛...【诸受差别】 p1346 瑜伽八十九卷一页云:由五种相,当知安立诸受差别。一、自性故,二、所依故,三、所缘故,四、...僧伽吒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城灵鹫山中,共摩诃比丘僧二万二千人俱,其名曰:慧命阿若憍陈如、慧命...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通,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观视世间,见其亡母生饿鬼...(印光大师校印本)...
现在的小孩都成了家庭的小皇帝,父母、奶奶、爷爷、外公、外婆围着他转,不是这样子的,这是溺爱。小孩子要让他为父...话说商纣刚继王位的时候,并无荒淫之象,大家都认为他是个明主。可是有一天,在朝堂上议事完后,他忽然拿出一双别人...阿若憍陈如等五比丘是最早追随佛陀出家的弟子。佛陀成道后,一心想要度化他们,于是前往他们所住的波罗奈国。途中,...每临大事有静气。这是晚清两代帝师翁同龢教导弟子时所言,他认为:自古以来贤圣之人,越是遇到惊天动地的大事、险事...经文:汝等比丘,已能住戒,当制五根,勿令放逸,入于五欲。譬如牧牛之人,执杖视之,不令纵逸,犯人苗稼。若纵五根...
还有人问,这个回向众生,众生是不是能得到真实的利益呢?如果没有真实的利益,那可不成了虚妄的东西吗?如果有真实...现在制造了很多念佛机,是好事,也是坏事,何以故呢?如果你老是听念佛机的声音,你的闻性还是往外走,没有返闻,而...
第一能变叫异熟能变。好,再来,二变呢?二变,把笔拿起来,叫做思量能变。 思量能变就是第七意识,老是以第八意识...
七贤
【佛学大辞典】
上篇:七声觉 | 下篇:七贤七圣 |
宋代僧。天台宗山外派第三世。生卒年、籍贯均不详。慈光晤恩之门人。曾与同门洪敏作难辞二十条,以阐扬其师之宗义。...
俱有相应
阿那含向
见所断
斋法
恐举先言戒开缘
三种苦性
白白业
十号
沃焦
欢喜
诸受差别
【大藏经】僧伽吒经
【大藏经】佛说盂兰盆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要让孩子吃苦,不要溺爱小孩
一双筷子,断送了江山
人生五难
每临大事有静气
正如法师《放逸能使生命堕落》

回向给众生,众生是不是能得到利益
大安法师:念佛机在什么时候放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