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语)八万四千法藏与十二部经也。法华经见宝塔品曰:“若持八万四千法藏十二部经为人宣说。”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世间清净离欲增上】 p0516 杂集论五卷七页云:世间清净离欲增上者;谓信勤念定慧根。由此制伏诸烦恼故。...【眼识】 是五识之一,六识之一,八识之一。以眼根为所依,以色境为所缘,随根立名,而名眼识,产生对色境的了别作...(仪式)于食时前读经也。...(地名)山名。译曰高山,光山。或谓与须弥山一体。或谓为别体。依法华经则为别山也。法华嘉祥疏十一曰:弥楼山此云...于光明想善摄受等者。云何光明定加行?修何加行。入光明定。谓于此定。初修业者。先应善取净月轮相。或复善取净日轮...全一卷。唐代地婆诃罗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内容列述三项咒文,即:(一)大轮金刚陀罗尼,若诵读二十一遍,于人...(术语)烦恼有分别起与俱生起二种。依邪师,邪教,邪思惟之三缘而故起,谓之分别起,习为性,自然而起,谓之俱生起...(术语)四假之一。应缘说假者之假也。如三乘教是也。...(1190~1244)又作移剌楚材、刘楚材。字晋卿,法名从源,号湛然居士。辽东丹王突欲之后裔。宿负奇志,以天下为己任...瑜珈论言:萨迦耶见为根本,有六十二诸恶见趣。 如是十八诸恶见趣,是计前际而说我者也。 此四十四诸恶见趣...宋代僧。生卒年、籍贯、传记等皆不详。号笑庵。住于毗陵华严寺。与道亭、师会、希迪合称华严四大家。从宗宇受学华严...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安立大乘三界唯识。以契经说三界唯心。心意识了名之差别。此中...净土十疑论...维摩诘所说经...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人们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与此同时。由于文化与信仰的缺失,人类内心的迷茫亦越发困重...
在我国佛教史上,虽有好几位人物,由僧尼还俗:例如:朱元璋还俗做皇帝,刘秉忠还俗做宰相,姚广孝还俗做少师,武则...
净土宗的人,我想我提出三点跟大家互勉, 第一个,你最好发心受戒, 很多净土宗的人,过度的骄慢,说我心中有佛,我...
打坐时首先要选择僻静的地方,远离愦闹和纷扰,在家可选一静室,室内空气要流通,冷热要适中,光线要柔和,因为光线...
念佛求生净土,乃一门圆摄百千法门,非举一废百也。但必一门深入,念佛为正行,余一切戒定慧等为助,正助合行,如顺...
问: 师父!您说对每一件事都打妄想,那你背后的生死业力一定比别人重,因为分别的我法二执最需要第六意识的分别,...
菩提心是善中之王,念佛的秘诀是把死字顶在头上! 近年来,念佛的人越来越多,举办佛七的寺院也逐渐增加,这是佛教...
一、上香(三拜) 上香三拜 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三拜) 三、忏悔(三称三拜)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
八万十二
【佛学大辞典】
上篇:八万藏 | 下篇:八万四 |
(术语)四天王,坚牢地祇等护持佛法之神。各于佛前为护法之誓,弥漫于诸大乘经。...
世间清净离欲增上
眼识
临斋讽经
弥楼
证得殊胜智见
咒三首经
润生
随缘假
耶律楚材
六十二见 其五
观复
【大藏经】唯识二十论
【大藏经】【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大藏经】【注音版】维摩诘所说经

如何正确看待「烧高香」

出家人的舍戒与还俗

【推荐】对净土宗人的勉励

打坐的基本方法

欲速脱轮回之苦,莫如持名念佛

分别与不分别,两者应如何平衡

菩提心的意义与往生净土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