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语)佛经称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十方。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即以死人、死蛇等五尸系于天魔波旬,使其不能离去。或谓系缚天魔之两手、两足、颈等五处。法华经三大部补注卷五引章...【非正灭法】 p0713 品类足论六卷九页云:非正灭法云何?谓除现在现前正灭法,诸余现在及过去未来并无为法。...(术语)四沙门之一。破戒无惭之沙门而污正道者。...依大智度论之说,三藏为小乘之特称,大乘经典仅为一修多罗藏;若据摄大乘论之说,则大乘亦有三藏,即:(一)大乘经藏...(地名)Ajiravati,旧称阿利罗跋提,阿夷罗拔提。新称阿恃多伐底。阿夷罗婆底。阿尔多嚩底。阿脂罗婆提。译曰无胜...凡二卷。北齐昙景译。又称佛升忉利天为母说法经、佛临般涅槃母子相见经。略称摩耶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二册。本经前半...迦毗陀,梵语 kapittha,或 kapitthaka;巴利语 kapittha, kavittha,或 kapitthaka。又作迦毗陀树、迦卑他树、劫...(术语)真实之信心,无疑心间杂之意。疑为五盖之一。障无漏之五蕴,故曰疑盖。教行信证信卷曰:明知至心,即是真实...【无明所覆爱结所系】 p1089 大毗婆沙论四十八卷十八页云:如契经说:无明盖所覆,爱结所系缚;愚智俱感得如是有识...(故事)初优填王以栴檀刻佛像,安置于拘睒弥国。鸠摩罗炎欲负像来此方。路经四国。诸国爱护而不许出国。依本图写,...四分是唯识家为阐明诸识作用的各方面,根据唯识义理来区分的。四分是:一、相分,二、见分,三、自证分,四、证自证...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法等菩萨约此三十颂造《成唯识》,今略标所以。谓此三十颂中,...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 佛告无尽意菩...过去好几劫前,有一位全国首富的大长者,一生乐善好施,广行菩萨道,常济救贫苦、利益许多的人。因此,很多人都喜欢...
做为一个有情众生,有些生命上的需求,是绝对不可少的,比方说:吃饭、睡觉,但只要加以节制,少吃一点、少睡一点,...
礼是礼貌,待人的礼节,礼仪等,第一堂课已讲过。现引古德四句话说明与人相处之道: 脸上无瞋真供养、口里无瞋出妙...
临济禅师将圆寂时,曾开示弟子道:我入灭后,你们不可将正法眼藏也随着灭却! 座中三圣惠然禅师听后说道:身为弟子...《慈悲三昧水忏》共上中下三卷,今收于《大正新修大藏经》第四十五册,卷前有《御制水忏序》(末署成于永乐十四年七...
接触到佛法,一晃二十多年了。回忆这期间的进进退退、起起伏伏,我不禁百感交集。幸亏佛菩萨慈悲不舍,不然以末学这...问: 为什么相爱的人,反而会相互伤害? 圣严法师答: 人的恩怨瞋爱都是并行的;如果只有爱,没有其他的情绪,就不...
说到普陀山的境界真是不可思议! 山上有前寺后寺,前寺的圆通宝殿,你看起来就是那么大,大概一千人就装满了。可是...
十方
【佛学大辞典】
上篇:十六善神王形体 | 下篇:十方刹 |
(界名)译曰三十三。天名。...
五系
非正灭法
污道沙门
大乘三藏
阿恃多伐底
摩诃摩耶经
迦毗陀树
疑盖无杂
无明所覆爱结所系
鸠摩罗炎负檀像传震旦
唯识四分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大藏经】唯识三十论颂
【大藏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信能致富

在「眷属爱」与正见之间做出抉择

如何以礼待人,显见自心中佛

觉悟不能代替
慈悲三昧水忏的来源

佛不欺人
圣严法师:为什么相爱的人,反而会相互伤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