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阿赖耶识十八名之一。是为有为无为一切法之根本,故名本识。见了义灯四本。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引导临终者去路之菩萨。其名号未见诸经典,系唐末宋初,与净土教之流行共同兴起之民间信仰。英国学者史坦因(Stein...小乘二十部之一,犊子原是一位外道,后来归佛出家,叫做犊子比丘,他主张众生有实我,其后门徒相传不绝,名犊子部。...举,明显提出以揭示其意;蔽,赅摄、涵盖之意;诸,众多之意。即于解说某种义理或表达某种概念时,仅举示其中一项足...(杂语)如来以灭后之佛教有止住于北方之缘,故临灭至北方拘尸那城,于沙罗双树间北首而入涅槃。是北枕之起因也。长...【恶趣得非择灭】 p1159 大毗婆沙论三十二卷七页云:问:由何善法、诸修行者、于诸恶趣,得非择灭?答:或由布施,...出家人购买田宅、种植耕栽、贮聚谷粟、畜养奴婢、畜养群畜、藏积金银钱宝、藏积象牙刻镂等物、藏积铜铁釜镬以自烧煮...正确的念头。不生邪念,忆念正道,叫做正念。八正道之一。...【善达法界】 p1141 瑜伽九十四卷三页云:诸有获得无碍解故,名句文身、随欲自在;是故说名善达法界。由于法界善通...【佉卢】 十佉卢为一佉梨。...略称供僧。有二种,即:(一)为日本僧官名称。有职三纲之一。即于宫中司掌佛事之僧,如御斋会、御修法、法华八讲等之...何等胜义摄?谓蕴界处真如所摄,于摄善巧得何胜利,得于所缘略集胜利,随彼彼境略聚其心,如是如是善根增胜。...(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萨言: 一、十种三业 佛子,菩萨云何得无过失身语意业?云何得不...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僧肇法师所作《宗本》《物不迁》等四论。但末代弘经,允属四依...人的情感总是希望有所得,以为拥有的东西越多,自己就会越快乐。所以,这一人之常情就迫使我们沿着追寻获取的路走下...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会遭遇到挫折和失败,情绪的平衡因此也会受到破坏,假如把什么都闷在心里,久而久之难免会得忧...
依佛法看,怎么样才快乐?少欲才能够满足,随缘才能自在,最重要的得人身,闻佛法,解脱才能够快乐!如果不解脱,这...
佛陀在教化弟子时,经常向弟子们讲说各种恶行与善行,令弟子们远离恶行,奉行善行。仅就语言方面来说,佛陀分别向弟...
印祖在讲到永明延寿大师《四料简》中的有禅无净土时,不禁感慨道:生死海深,菩提路远啊。按通途的修法,常常是你还...
在上海有一位林居士,他是做生意的,他赚了很多钱啊;晚年的时候也学佛,就买一个很大的花园成立一个念佛堂,给大家...君不见。 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法身觉了无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
光自七月廿五至申,今日回山,适由山转来汝书,知汝父将欲去世。须知人生百岁,亦有去日,切不可作无益之悲伤。但宜...
本识
【佛学大辞典】
上篇:本愿一实大道 | 下篇:本怀 |
(名数)唐善导,就净土之行而分正行,杂行,各立五种。五种杂行即非五正行...
引路菩萨
犊子部
举一蔽诸
北枕
恶趣得非择灭
八秽
正念
善达法界
佉卢
供奉僧
胜义摄
【大藏经】华严经·净行品
【大藏经】【注音版】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大藏经】肇论
进退从容,积极乐观
化愤怒为动力

在这世间我们很多事情都做不了主

佛陀开示四种恶语

生死海深,菩提路远

修行人一念贪恋投胎为小狗
永嘉大师证道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