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名)波罗奈城有德婆罗门之女,见佛相好而起净信,问深法。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清净静虑】 p0960 瑜伽四十三巻四页云:云何菩萨清净静虑?谓此静虑、略有十种。一者、由世间净离诸爱味清净静虑...唐代石霜庆诸禅师(807~888)之法嗣九峰道虔,以石霜生前开示学人时所常说之七语句来勘验首座,并认为此七句乃学人...(术语)是在如来藏(即真如)为识体与否。相宗之八识,唯于有为法上立之,性宗入无为之真如于识中。如大乘义章,问...【末摩】 p0520 俱舍论十卷十八页云:又渐命终者,临命终时,多为断末摩苦受所逼。无有别物名为末摩。然于身中,有...据摩诃止观卷四上载,修行之人因顺流十心而颠倒造恶,积集重累,流转生死,故当用逆流十心以对治之。即:(一)正信因...谓持戒表现之相状差别。如持五戒、十戒,乃至二百五十戒,一一戒中各有差别,按其持犯之轻重,各有不同之相状。一般...脱离烦恼之系缚的果位,即涅槃。五果之一。...(杂语)名籍悬于某寺处也。六祖坛经曰:师游境内山水胜处,辄憩止,遂成兰若一十三所。今曰华果院,隶籍寺门。...(?~920)五代禅僧。福建闽川人。出家后,参谒福州长庆大安,并嗣其法。后居广东韶州灵树禅院,受南汉国王刘龑之...(名数)一、性念处,缘无生之空理而断烦恼者,如慧解脱是也。二、共念处,由性念处而具得三明六通者,即具解脱是也...乃慈氏菩萨仪轨(善无畏译)卷上所揭示者,即:(一)真如性一体之义,所谓无生无灭,无来无去,非一非异,离言离相,...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来诸众生故。说是七俱胝佛母心准提陀罗尼法。即说咒曰。 南谟飒...1)南na 无mo 喝he 啰la 怛dan 那na 哆duo 啰la 夜ye 耶ye 2)南na 无mo 阿a 唎li 耶ye 3)婆po 廬lu 羯jie 帝di 烁shu...准提咒持诵仪轨...
我们大多数修念佛法门修行的多,为什么呢?易行,容易去做,念起阿弥陀佛多么容易,做起来呢?那还得加以观想力,就...人生在世,在某种程度上讲就是欲望得到满足与失落的不断交错。人活在世界上,总会有这样那样的欲望,于是人便不知不...天定胜人,人定亦能胜天。这句话是千古不变的事实。自古薄福短寿的人,因为积德行善,而能够得到福寿绵长的果报,不...学佛、修行就是将不正确的一切行为修正过来,把不正确的行为修正好了,如此才是学佛;否则就算学佛学,也仅是学问、...
【原文】 人子于父母,服劳奉养以安之,孝也。立身行道以显之,大孝也。劝以念佛法门,俾得生净土,大孝之大孝也。...
藏即含藏,如来藏中含藏如来无尽的功德。一般区分在缠如来藏和出缠如来藏。缠指缠缚、烦恼,如来藏在烦恼缠缚当中就...
佛陀的弟子阿那律陀,他在过去生未修行前,曾是一位贫穷的农夫。当时天下饥荒,农作物无法生长,有一位辟支佛在这个...
【原文】 然十方诸佛,净土无量,经论偏指归极乐者,略有三意: 一为彼佛与此土人最有缘故。无贵贱、无贤愚、无幼艾...
有德女
【佛学大辞典】
上篇:有对触 | 下篇:有德女所问大乘经 |
(术语)梵网经十戒之一。心无鄙吝,悉舍所有也。...
清净静虑
石霜七去
性相八识相异
末摩
逆流十心
戒相
离系果
隶籍
如敏
三种念处
真言八种义
【大藏经】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大藏经】大悲咒注音版
【大藏经】【注音版】准提咒持诵仪轨

念佛法门修学次第
人生要八戒更要悟空
为何「富不过三代」
学佛过程中的最怕

这是大孝中的大孝

如来藏与阿赖耶

阿那律尊者天眼通的因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