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五种声闻之一。久习小乘必证罗汉果之声闻也。见三藏法数二十二。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总称密教之法。三摩耶,乃平等之义,密教以三密平等之法为其根本义理,故总称其法为三摩耶道。(参阅“三摩耶”672...普遍游行的烦恼,亦即一切烦恼起因之根本烦恼。...【现前相】 p0951 集论四卷三页云:何等现前相?谓正处无常。由因随逐、今受无常故。...凡十卷。又作大佛顶经、楞严经。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唐朝般剌蜜帝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增上慧所治随烦恼】 p1317 瑜伽六十七卷十一页云:略有三法,名增上慧所治随烦恼。初于世俗理门不了法义者,所有...梵语 pūrva-dvitīya。音译作褒罗那地耶。又作故二。指比丘在家时之妻。本,即故旧之义;相对于出家时,而称在家为...(术语)初地之菩萨证此定,放大法之慧光,是故名法光定。唯识枢要上本曰:无著菩萨亦登初地,证法光定,得大神通。...子题:说戒默妄三问随问犯吉、默妄三问随问犯吉 行宗记释云:“今解中,初科,前立理。如下,举例。白四谏法,随遍...(物名)三种袈裟之一。又名九条袈裟,或单名九条。即僧伽梨之一种,所谓九品大衣之下下品也。其制两长一短,条数有...【非我行相与空行相差别】 p0720 大毗婆沙论九卷十六页云:有说:非我行相,其义决定,是故遍说。谓空行相,义...又作早期佛教、初期佛教。一般系指相对于后来发展的大乘佛教之初期佛教而言;即自佛陀创立教团弘扬教理开始,至佛陀...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僧肇法师所作《宗本》《物不迁》等四论。但末代弘经,允属四依...楞严咒注音版...
佛教里有句常用的话:佛道未成,先结人缘。就是说,还没有成佛之前,要先把人缘结好了。为什么呢?佛法讲,如果你成...
【经文】 上品下生者,亦信因果,不谤大乘。但发无上道心,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行者命欲终时,阿弥陀佛及...
可能我们学哲学,往往他就把它分成二分法,或者是唯物,或者是唯心。但实际上这个物和心它是不能分离的,世界上没有...一天,佛陀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为弟子们开示时,有位梵志失魂落魄地来到精舍求见佛陀。原来这名梵志有个才十四、五...有一种美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需要我们用心来感受,这种美丽就是善良;有一种气质,是至尊的,高贵的,它需要...
问: 请问日常生活中,如何锻炼觉照?初学者从何下手?如从心下手,又怎么下手?每每都是事后,为何不能当下,甚至...佛陀临逝世时教导弟子们,在他去世以后要以戒为师。佛教的戒(禁忌)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针对僧人和僧团的,另一方...
【尔时。一切诸来大众。咸见如是种种云雨。亦闻如是诸法音声。随意所乐。各见其身种种香华。宝饰。衣服之所庄严。又...
决定声闻
【佛学大辞典】
上篇:决定住 | 下篇:决定业 |
亦名:过限索衣价戒缘起、过限忽切索衣价戒缘起、忽切索衣戒缘起 含注戒本·三十舍堕法:“佛在舍卫国,罗阅城大臣...
三摩耶道
遍行惑
现前相
大佛顶首楞严经
增上慧所治随烦恼
本二
法光定
说戒默妄对问缘得罪多少
九条衣
非我行相与空行相差别
原始佛教
【大藏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藏经】肇论
【大藏经】楞严咒注音版

佛道未成,先结人缘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上品下生

极乐世界是物质世界还是心灵世界
梵志丧女 焉知非福
善良的美丽

日常生活中,如何锻炼「觉照」
佛教中的禁忌有哪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