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特胜,亦名阿那波那念,此翻遣来遣去。言特胜者,从因缘得名。如外道等,并能修得四禅四空,而无对治观行,故不出生死。此十六法,有定有观,具足诸禅,能发无漏,故名特胜也。又十六法,对四念处,每念处有四法,共成十六特胜。于四念处之观,又修此十六特胜,始于调心,终至非想地。地地观照,能照无漏善业,而无厌恶自害之失者也。解有多般,兹录其一。
  一、知息入 观入息至于气灭。
  二、知息出 观出息止至于鼻端。
  三、知息长短 观息长短,若身不安,心多散乱,则出入息俱短,若身安心静,则出入息俱长。
  四、知息遍身 息遍身者,形心既安,则气道无壅,如似饮气既,统遍身中。
  五、除诸身行 想受为心行,觉观为口行,出入息为身行。既息遍身中,患彼觉动粗念,除诸粗故,名除诸身行。
  六、受喜
  七、受乐 虽有微喜,乐能遍满。身识既满,内心喜悦,故名乐。
  八、受诸心行 既受乐在怀,必有数法相随,倚心乐境故。
  九、心作喜 既止心一境,未有慧解,必为沉心所覆没,以喜举之,令不沉没,故名作喜。
  十、心作摄 喜心动散,则发越过常,摄之令还,不使驰散诸缘,故名作摄。
 十一、心作解脱 心不掉散,均等无累,故名解脱。
 十二、观无常 已得自在,不为沉浮所败,故能观诸法无常,念念生灭,不可乐也。
 十三、观出散 此身不久当散坏,磨灭之法,非真实有。
 十四、观离欲 此身唯是苦本,心欲离之,故名离欲。
 十五、观灭 是心住灭,多诸过患,不欲住故。
 十六、观弃舍 观此诸法,皆是过患,故名弃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