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翻译名义集 > 正文
(术语)所成之善谓为德,能成之道谓为行,即功德与行法也,又具足功德之行法也。三学六度是也。仁王经上曰:有十亿...比丘所佩的小刀,此刀乃割切三衣之用。...【十法明入】 p0111 瑜伽四十八卷六页云:云何菩萨觉分相应增上慧住?谓诸菩萨,先于增上心住,以求多闻增上力故;...梵名 Pandara。为过去世波罗奈国一长者之妇。据百缘经卷五所载,般陀罗曾以大便器施予辟支佛,遂感无量世臭饿鬼之恶...众同分者,谓如是如是有情于种种类自体相似假立众同分,于种种类者,于人天等种类差别,于自体相似者,于一种类性。...(物名)法螺之贝与钓钟。皆寺中之道具。不空罥索经十八曰:若加持螺,诣高望处,大声吹者,四生众生,闻螺声者,灭...亦名:是中清净否 子题:是中乃问僧中 含注戒本·戒经序:“诸大德,我已说戒经序。今问诸大德,是中清净否?三说。...佛菩萨之无漏智对于二乘之无漏智而言,称为真无漏智。此因二乘不断法执,不灭所知障,故非真无漏智。 p4222...菩萨修行五十二阶位中,指从第三十一位至第四十位。回向,乃以大悲心救护一切众生之意。又作十回向心,略称十向。即...(佛名)Amoghasiddhi,金刚界五智如来之第五,五大月轮中北方月轮之中尊,隋业护牙拳之四金刚,金色,左手作拳印,...消除经文难解之义,解释义理之蕴结,使阅经者易于了解。[摩诃止观卷七] p4149...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娑婆,秽土也;极乐,净土也。娑婆之寿有量;彼土...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默;玄旨非言不传,释迦所以致教。是以如来出世,大教有三:约...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法等菩萨约此三十颂造《成唯识》,今略标所以。谓此三十颂中,...
第一讲 心经之心 阿弥陀佛,各位吉祥。在现今我们这个时代,有很多机会我们能够接触到佛教,了解到佛法。比如说我们...问: 弟子在生活中,体会到当今社会的种种五恶五痛情况。在工作中,无论是作报告还是统计,到处充满虚假。所以弟子...
现在汝等虽然也有一定的信心,也有求往生的心,但是这里一定要注意,如果你求往生的愿不恳切的话,那就好像入大海而...每年的元旦都要说几句佛法,本人在台中每星期都有讲经,但说的都是经文,且讲经已讲三十年,道理渐渐的就愈讲愈深了...
佛祖出世。说般若之法。教人修行。必以般若为本。般若梵语。华言智慧。以此智慧。乃吾人本有之佛性。又云自心。又云...有位满腹学问的博士买了一只驴子,付了钱之后,突然想到不妥当:「现在我付钱给他,万一有一天我把驴子牵回去之后,...
印光大师教我们,佛法从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就有一分利益,有十分恭敬就有十分利益。忏公师父更常提示我们:「竭诚...
印祖在一生的弘法当中,他很痛心地看到这么一个事实,就是很多修行学佛的人,他懂得很多,然而行动上跟不上。所以很...
维只难
【翻译名义集】
【维只难】此云障碍。印度人。学通三藏,妙善四含,游化为业,武昌译经。
上篇:支谦 | 下篇:康僧会 |
【业粗重】 p1218 杂集论十卷十三页云:业粗重者:谓有漏业习气。...
德行
戒刀
十法明入
般陀罗
众同分
贝钟
今问诸大德是中清净否
真无漏智
十回向
不空成就如来
消释
【大藏经】净土十疑论
【大藏经】佛说长阿含经
【大藏经】唯识三十论颂

宏海法师:心经·可以静心也
如何对待生活和工作中的消极悲观

这个才是往生的关键
李炳南老居士《正是用功时节》

憨山大师论般若
博士买驴

圣人的血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