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手机请用浏览器访问:http://m.fodian.cc
词典首页
随机推荐
佛教故事
法师大德
佛教经文
佛教知识
全部文章
佛法入门
佛学问答
阿弥陀佛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少分修
【法相辞典】
【少分修】 p0373
显扬十六卷二页云:十四、少分修。谓思惟诸法,起无常等一一善想;及修所余少分善法。是名少分修。
二解瑜伽六十七卷三页云:云何少分修?谓于无常想等,随一善法,作意思惟;诸所有修。名少分修。
上篇:
少欲论
下篇:
少病不
分享到手机
网站邮箱
手机客户端
五下分结
梵语 paca-āvarabhāgīya-sajyojanāni。指顺益下分界之五种结惑。乃对五上分结而立五下分结。全称五顺下分结。略...
供帐
又作僧帐、僧籍。即僧尼之名籍。亦即记录僧尼之名称及出家得度等事项之簿册。佛祖统纪卷四十开元十七年条(大四九·...
拟宝珠
为置于寺院之外椽,或桥之栏杆等柱头上的装饰。因其模拟如意宝珠之形状,故称拟宝珠。其起源不详,盖系由原置于佛塔...
容有释
(术语)释经论,于正义外容认之傍义,谓为容有之说,亦云容有之释。...
三法
(名数)一、教法,释迦一代所说之十二分教是也。二、行法,依教修行之四谛十二因缘六度等是也。三、证法,依行证果...
学徒
又作学者、学人。指从师受业之人。于禅宗指学道修禅者。与学生、弟子、门人等语意相同。[俱舍论卷一、大乘法苑义林...
迦诺迦伐蹉
梵名 Kanakavatsa。十六大阿罗汉之第二。又作嘎纳嘎巴萨、那迦跋。与其眷属五百阿罗汉共住于北方迦湿弥罗国,系护持...
缘起次第有四种
【缘起次第有四种】 p1304 瑜伽六十卷十九页云:复次缘起次第,略有四种。一、牵引次第,二、生起次第,三、受用境...
上乘禅
指顿悟自心之禅。禅宗自谓超乎大、小二乘之上,故别立此名。据景德传灯录载,禅有深浅阶级,悟“我空偏真”之理而修...
增执
为“减执”之对称。谓增益之执,如执着诸法实有的偏于“有”之执情。为二种妄执之一。成唯识论述记卷一本(大四三·...
不共业
(术语)二业之一。人人各别之业因,而感各自之果者,如各自之五根是也。...
香衣
以香木染成之衣。又作香染、香袍裳、香服。香为梵语 gandha(乾陀,香树名)之意译。即以乾陀香树皮、树汁所染之法...
【大藏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唐三藏法师玄奘译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
【大藏经】佛说当来变经
佛说当来变经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比丘五百及诸菩萨。 ...
【大藏经】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来会第五之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
愚人与智者之区别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为比丘们开示愚人与智者的差别。佛告诉诸比丘:愚痴人常犯三种过失,大众应当...
【推荐】
把快乐的果报回向净土
我们讲到实相的义理。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惟心造。 佛陀出世以后,看到我们颠倒众生,我们没...
向外求安,自古学人之通病
学人不知向上一路,但求增益知见。殊不知知见立知,即无明本。此不知本有而向外驰求,更欲增益其明矣。苟明其明则明...
圣严法师《闻声救难,度一切苦厄》
观世音菩萨宛然是与娑婆有情,别具深刻因缘的菩萨。人们在感到恐惧、骇怕的时候,总喜欢持诵经典、经偈或佛号;但是...
广钦老和尚教打坐方法
打坐时先要身心清净,然后上坐。初步练习不一定就要双盘,(可先学坐单盘,习惯了,再渐进双盘)。要坐下去舒适自然...
宗舜法师:佛教相信2012会到来吗
凤凰网: 刚才宗舜法师也解释了在从佛教当中如何来去理解灾难,一个劫这个词语,刚才也说到近期发生的日本大地震,...
听佛的话,能做到的尽量去做到
佛在世的时候领上比丘们去乞食,乞食不能超过七家。有时候乞到了,有时候甚至没有。没有乞到饮食,回来怎么办?那只...
妙莲老和尚《因缘果报》
诸位法师、诸位居士: 佛法讲因果,其实说来,应该是因缘果报,还要注意时间这一因素。只要因缘、时间相聚会,则果...
词典首页
法相辞典
大藏经
更多文章
【宏海法师】诵经如何达到最佳状态
梦里不知身是客
善念不但救了生命,还救了人的心念
【净界法师】为什么我们经常会去做不该做的事
天赐养老钱
佛教智慧
念佛法门
学佛感应
断除口业
佛法治病
大悲咒
对治欲望
增加福报
婚姻家庭
因果报应
无量寿经
药师法门
佛学问答
阿弥陀佛
戒除邪淫
转变念头
改造命运
孩子教育
孝顺父母
学佛修行
净界法师
星云法师
印光大师
莲池大师
静波法师
广钦老和尚
虚云老和尚
来果老和尚
道证法师
宏海法师
梦参老和尚
大安法师
如瑞法师
弘一大师
达照法师
妙莲老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