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本疏·九十单提法:“凡体无贵贱,有道则尊,法式轨要,非僧不具,敬法重人,事须致敬。敬而为言,触途皆是,但此八种,摄尼偏要。故别制之,审能修行,戒净法住。故善见云,由度尼故,正法减半,若行八敬,还满干年。法由人弘,其义不昧矣。”(戒疏记卷一四·五·三)
佛教词典 > 南山律学词典 > 正文
亦名:说净法制意、十日净施制意 子题:净施是方便施非真施、天须菩提、衣有二种 戒本疏·三十舍堕法:“九十六外道...(譬喻)羊车鹿车牛车也。如此次第乃以譬声闻乘,缘觉乘,大乘者。法华经譬喻品所说。传灯录曰:法达问:经说三车,...四方的意思,如四方之僧为招提僧,四方僧之施物为招提僧物,四方僧的住处为招提住处。魏太武造寺,以招提名之,由是...【十力差别】 p0112 瑜伽五十卷五页云:云何如来十力差别?谓此十力,展转相望,亦有差别,亦无差别,处非处智力等...(术语)佛制十食中之后半,如果实之类可啮嚼而食之五种之食物也。...又作四种成佛。成佛之过程及修证之长短,于大小乘各宗有现身成佛、见性成佛、三生成佛、即身成佛、往生成佛等各种异...问:虽有内识,而无外缘,由何有情生死相续?答:生死相续,由内因缘,不待外缘,故唯有识。盖界内分段生死,由有漏...(名数)佛于毗耶离国庵摩罗树园对宝积童子说十七种之净土:一、直心,是菩萨之净土,菩萨成佛时,不谄之众生,来生...【慧无堕】 p1319 瑜伽八十三卷六页云:慧无堕者:令诸身分,不散坏故。...(公案)赵州问南泉如何是道,泉云平常心是道。见会元四赵州章,光明藏中,无门关。...(杂语)同性经金光明经于应身之外立化身,则二身差别,起信论于应身之外不立化身,又唯识论法华论等于化身之外不立...礼佛大忏悔文...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鬼甚多,受罪不同。见尊者目连,皆起敬心,来问因缘。 一鬼问言...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生极乐世界,咱们把它基本的条件掌握住,信心、发愿、念佛,这么三个过程就行了。 一定坚信不疑,念佛要一心诚心地...
【修供养者。忆念一切佛法僧宝。体常遍满。无所不在。】 修完了供养,你要静思。这是你在拜忏进了忏堂的时候,供养...
美国《健康》杂志刊文,总结了少吃肉的10个益处。 1.减轻体重。2013年发表在《美国营养和饮食学会期刊》上的一项为...
《论语》是孔子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在如今社会,仍具现实意义,值得我们去慢慢感悟,细细品味。 1、人无远虑,必有近...1、吃亏:吃亏是福。 并非所有的便宜都值得庆幸,并非所有的幸运都值得高兴,并非所有的痛苦都令人难以忍受。吃亏往...
原文: 杀生一事,过患至为深重。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生可杀乎?造重业,纵杀心,结深怨,感苦果,皆由一杀所致。是...【普劝修持一。或人问孔子曰:人有迁家而忘其妻者。有诸?孔子曰:又有甚焉。桀纣则忘其身。若以道眼观之,今人皆忘...
《佛说譬喻经》中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一名行人被饿虎追逐至悬崖边上,脚下是万丈深潭,深潭里三条毒龙张着血盆大口...
八敬法制意
【南山律学词典】
上篇:八敬法列相及敬之次第 | 下篇:八敬法违者得罪轻重 |
(饮食)谓忌日之斋食也。敕修清规达磨宿忌曰:率比丘众,营备香馔,以伸供养。...
净施法制意
三车
招提
十力差别
不正食
四满成佛
生死相续
十七种净土
慧无堕
平常心是道
应身与化身同异
【大藏经】【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大藏经】饿鬼报应经
【大藏经】【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助念一个不念佛不发愿的人,能生极乐世界吗

修供养者,应忆念三宝体常遍满,无所不在

少吃肉的10个益处

《论语》精华50句
一生中不必计较的20件事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生可杀乎?
吾和身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