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语 vitarka,巴利语 vitakka。心所之名。为俱舍七十五法之一,唯识百法之一。旧译作觉。为寻求推度之意。即对事理之粗略思考作用。俱舍论卷四(大二九·二一中):“心之粗性名寻。”成唯识论卷七(大三一·三五下):“寻谓寻求,令心匆遽,于意言境,粗转为性。”

盖细之思惟作用称为伺,反之,粗之思惟作用则称为寻。此心所于欲界及初禅现起,中间定及二禅以上则无,通于定、散及无漏,摄于不定地法。说一切有部主张寻、伺二者各有别体,而为一心同时相应;经部及大乘则以之为假法。据瑜伽师地论卷五载,寻、伺二者,皆以思、慧之部分为其体,以名句等诸义为所缘,以寻求、伺察为其行相,发起语言,具有有相、无相等七种差别。又瑜伽师地论卷五论寻伺、分别(思惟量度之意,为心心所之自性作用,亦为心心所之异名)二者之差异,谓分别之义广,寻伺则为其中之部分而已。[中阿含卷五十八法乐比丘尼经、大毗婆沙论卷四十三、卷五十二、瑜伽师地论卷一、俱舍论卷二、顺正理论卷十一、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一、成唯识论述记卷七本、瑜伽论记卷二上、俱舍论光记卷二、卷四](参阅“伺”2604) p4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