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作缺本经。为原已译成之经典,历经长年之辗转流传,遂散逸而成缺本者。

历代经录,如南朝梁代僧祐之出三藏记集,隋代开皇十七年(597)费长房之历代三宝纪、唐代麟德元年(664)道宣编之大唐内典录,均未集合阙本经而另立一类。其中,出三藏记集并未将失译经、抄经与阙本经明白分类,而仅将译者佚名之经,总列为失译杂经。

至隋代仁寿二年(602)彦琮等众经目录以下,历代诸经录已有将失译经、抄经等个别予以分类后,而将确属阙本者集录而成阙本经目录。如彦琮等勘定之众经目录,列出阙本经四○二部。唐代静泰编于龙朔三年(663)至麟德二年之众经目录,所列阙本经并无增减。唐代天册万岁元年(695)明佺等编武周刊定众经目录,列出四五○部。至唐代开元十八年(730)智升编开元释教录,阙本经遽然增为一一五三部。唐代贞元十六年(800)圆照编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列举一一四八部。

由上述资料窥出,隋彦琮之众经目录列出四○二部阙本经;至唐代开元录,阙本经忽增至一一五三部,约三倍之多,考证其真实性,则颇为可疑,盖于经录上作为阙本之经典,尔后复被发现,乃常有之事。故依理阙本之数量只应减少,不应增加。然开元录却大增其数,此乃因隋代费长房编历代三宝纪时,将失译经、抄经等任意附以译人之名,而登录为某人所译,作成伪目录;虽隋代彦琮勘定众经目录时,曾将其中抄经等类之不纯者删除大部分,然开元录却援用历代三宝纪之不实目录,并将之一一附与阙本之名,故阙本经之数乃大增。[佛书解说大辞典佛典总论第二部第四章(小野玄妙)] p6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