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释氏要览 > 正文
【八苦所显三苦】 p0083 瑜伽二十七卷十九页云:谓由生等异门,唯显了苦苦。由此五取蕴苦,亦显了所余坏苦行苦。所...(图像)顶结一髻之文殊菩萨也。与五髻文殊,八髻文殊有别。修文殊一字法时,则画此尊。...阿兰若的简称,是僧人静修的地方。...为行于印度之四种葬法,即水葬、火葬、土葬、林葬。法苑珠林卷九十七送终篇记载西域之葬法有水漂、火焚、土埋、施林...(修法)营造宫禁时,以不动明王为本尊之修法也。为台密之大法。...【苦通相】 p0841 显扬十五卷一页云:论曰:若法生时,为远离欲因。若法灭时,为和合欲因。若不了知;是颠倒因...(仪式)法会举梵呗之偈,有初中后三节。其中节曰中呗。...帝释和梵天是护持世界佛法的天神。...即授菩萨戒时,戒师问受戒者,过去是否曾犯七重罪。七重罪即:出佛身血、杀父、杀母、杀和尚、杀阿阇梨、破羯磨僧、...(流派)小乘二十部之一。佛灭后第二百年末,对于制多山部而起,住于制多山之北部,故称为北山住部。见宗轮论述记。...呈现于眼前之情况(象),称为现象。尤其指看得见之情形,称为假象。对现象而言,不动不变之实体称为本体或本质,亦...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祗陀园给孤独精舍。时已深夜,有一天神殊胜光明遍照园中,来至佛所,恭敬礼拜,站立一旁,...佛说弥勒下生经...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薰。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
现在佛教在世界上,大体都在弘法、宣传,虽然很普遍,但是真正要修行很为难。较早的人善根较好,但很少出家。现说释...隐峰和尚是马祖禅师的弟子。有一天,隐峰和尚推车从一条路上经过,看见马祖大师躺在路中间睡觉,于是喊道:老师,请...
一般人多半不清楚什么是善与不善,什么是好的心与不好的心。有一次有位先生告诉我,他什么宗教都不信,他只知道宗教...
昔日佛在毗耶离城甘梨园时,比丘们观察到此地平正庄严,人民生活富饶,物产丰沛,五谷丰收,生活所需不虞匮乏,但人...
明上住处、生处种种庄严,皆是阿弥陀佛大愿大行称性功德之所成就。 这是总结开示阿弥陀佛的愿力,所以就再呼舍利弗...
清朝时,淄川有一个穷小子,腊月将尽,还缺吃少穿,他不知道这个年怎么过。穷极无聊,想出一个馊主意。这天,他操着...
净土宗的祖师里面,在开悟之后的一个特点置彼而取此。这句话很重要。那为什么要置彼而取此呢?这里有一个根本性的原...《心经》教人照见五蕴皆空,就能度一切苦厄。但是当你被最亲爱的人背叛时,恐怕就空不了。 这时,你不要想说该不该...
百一物
【释氏要览】
大概之辞也。萨婆多论云。百物各可蓄一也。
上篇:苾刍 | 下篇:碧云 |
【触处有十一种】 p1451 大毗婆沙论十三卷十二页云:触处有十一种。谓四大种滑性、涩性、轻性、重性、冷性、饥性、...
八苦所显三苦
一髻文殊
兰若
四葬
大安镇法
苦通相
中呗
释梵护法
问遮
北山住部
现象
【大藏经】吉祥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弥勒下生经
【大藏经】在家菩萨戒本

一切皆舍,了脱生死
已伸不收

以善来对治纠正不善

生命危脆不能长久

一切依正庄严都是一切众生自性本具的

受伤未尝不是另一种成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