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育王经》,十卷,梁代僧伽婆罗(古代扶南国来中国僧人)译。是记述印度阿育王崇护佛法的事迹,以及摩诃迦叶乃至优波毱多等异世五师传持法藏等因缘始末的史籍。它和西晋安法钦所译的《阿育王传》七卷同本异译。此经全文总分九品,即贯串以上史迹分述为九个因缘。但经的原始目录上漏列了第三卷中的“毗多输柯因缘”一目,而只列作八品。其内容顺序与晋译本《阿育王传》大体一致,仅叙述上稍有出入和译语上有些差异,故内容可以参考本书《阿育王传》篇目。现只对照两译的品目开合作表如下:
  晋译本《阿育王传》(七卷)     梁译本《阿育王经》(十卷)
  一、本施土缘(卷一)        一、生因缘(卷一)
  二、阿育王本缘传(卷一、二)    二、见优波笈多因缘(卷二)
  二、阿育王本缘传(卷一、二)    三、供养菩提树因缘(卷三)
  三、阿恕伽王弟本缘(卷二)     毗多输柯因缘(卷三)
  四、驹那罗本缘(卷三)       四、鸠那罗因缘(卷四)
  五、半菴罗果因缘(卷三)      五、半菴摩勒施僧因缘(卷五)
  六、优波毱多因缘(卷三、四)    六、佛记优波笈多因缘(卷六)
  七、摩诃迦叶涅槃因缘(卷四)    七、佛弟子五人传授法藏因缘(卷七、八)
  八、摩田提因缘(卷四)       七、佛弟子五人传授法藏因缘(卷七、八)
  九、商那和修因缘(卷五)      七、佛弟子五人传授法藏因缘(卷七、八)
  十、优波毱多因缘(卷五、六、七)  八、优波笈多弟子因缘(卷九、十)(缺)
  十一、阿育王现报因缘(卷七)

  两译的比较:在佛教历史记载上,此经至优波毱多得郗征柯而付法入灭即告终卷,晋译本则尚有其以后的三恶王出世与阿育王现报因缘等事。在人代的序列上,关于阿育王的前代系统,此经则简单地叙列旃那罗笈多、频头莎罗、阿输柯三世,晋译本则详列有从频婆娑罗到阿恕伽的十二世;对于阿育王的后代,此经叙列鸠那罗、三波地、毗梨诃钵底、毗梨沙斯那、弗沙跋摩、弗沙蜜多罗六世,晋译本则只列驹那罗、贰摩提(一作贰摩留)、耆呵提、弗舍摩、弗舍蜜多五世等。以上是两译的显著差异,但其根源则似同出一本。由于此经的原本,是梁天监二年(503)由扶南国(今柬埔寨)高僧曼陀罗自本国赍来,即为当时南海流传之本,而晋译本则系太康二年至光熙元年间(281~306)安息国(伊朗一带)高僧安法钦所译,可能是西域流传之本。在以上不同时间地点辗转传诵或抄写中,就可能产生有种种差异之点,但这对于阿育王时代佛教的研究,是有可互相参考的价值的。
  关于此经的梵文原本,如经后附记:“从阿育王因缘乃至优波笈多入涅槃,外国凡三千一百偈,偈三十二字。”由此可想见此经的篇幅。在译文中,此经比晋译本较多保存了原来的偈颂形式,而晋译本则多改作散文。
  (高观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