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藏法数云:‘八胜处者,谓修八背舍后,观心纯熟,转变自在,若净不净,随意能破也。’禅波罗密云:‘初二胜处,位在初禅。第三第四胜处,位在二禅。第五至第八胜处,位在四禅。三禅不立胜处者,以三禅天乐多心钝,故不立也。’
  一、内有色相,外观色少,若好若丑,是名胜知胜见。 谓行人先观自己色身相状,坏烂不净,不可爱乐,一心静定。更想皮肉脱落,但见白骨,有八色光明,故云内有色相。又以观道未增,若观多色,恐难摄持,故观少色。是以自观己身不净,亦观所爱之人亦不净,故云外观色少。若好若丑者,谓观外诸色,善业果报,故名好;恶业果报,故名丑。或时系心一处,观欲界中色能生贪欲者,是净色,名为好;能生嗔恚者,是不净色,名为丑。胜知胜见者,谓观心纯熟,于好色中,心不贪爱;于丑色中,心不嗔恚也。
  二、内有色相,外观色多,若好若丑,是名胜知胜见。 谓行人先观自己色身相状,坏烂不净,不可爱乐,一心静定。更想皮肉脱落,但见白骨,有八色光明,故云内有色相。观于内身色相既熟,则观外色,虽多亦无妨碍。所谓谛观一死尸至十百千万等死尸,若观一胖胀时悉见一切胖胀,乃至坏烂、青瘀、剥落,亦复如是,故云外观色多。若好若丑者,谓观外诸色,善业果报故名好;恶业果报故名丑。或时系心一处,观欲界中色,能生贪欲者是净色,名为好;能生嗔恚者是不净色,名为丑。胜知胜见者,谓观心纯熟,于好色中心不贪爱,于丑色中心不嗔恚也。
  三、内无色相,外观色少,若好若丑,是名胜知胜见。 谓行人入二禅,已灭内身色相,故云内无色相。又以观道未增,若观多色,恐难摄持,故观少色。是以自观己身不净,亦观所爱之人,身亦不净,故云外观色少。若好若丑者,谓观外诸色善业果报故名好;恶业果报故名丑。或时系心一处,云云(同前)。
  四、内无色相,外观色多,若好若丑,是名胜知胜见。 谓行人入三禅,已灭内身色相,故云内无色相。观内身色相既无,则外观色相虽多,亦无妨碍。所谓谛观一死尸,至千万死尸,若观一胖胀,悉见一切胖胀,乃至坏烂剥落,亦复如是。若好若丑者,谓观外诸色,善业果报故名好;恶业果报故名丑。或时系心一处,乃至于丑色中,心不嗔恚,等文(同前)。
  盖行人为欲界烦恼难破,故于第二禅中,重修第三第四胜处。除灭欲界烦恼,令无遗余,亦令观道增进,牢固不失,二力转胜也。
  五、青胜处 谓行人观青色照耀,胜于背舍八色光明中所见青色,不起法爱,故名胜处。
  六、黄胜处 谓行人观黄色照耀,胜于背舍八色光明中所见黄色,亦不起法爱,故名胜处。
  七、赤胜处 谓行人观赤色照耀,胜于背舍八色光明中所见赤色,亦不起法爱,故名胜处。
  八、白胜处 谓行人观白色照耀,胜于背舍八色光明中所见白色,亦不起法爱,故名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