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娄迦谶简称支谶,是后汉桓帝末年(公元167年顷)从月支来到洛阳的译师。他通晓汉语,除了独自翻译而外,有时还和早来的竺朔佛(一称竺佛朔)合作。他译经的年代是在灵帝光和、中平年间(178—189),比安世高稍迟,译籍基本上属于大乘,内容广泛;可见他的学问广博,思想细致,但他后来不知所终。
支谶所译佛经究竟有几种,因当时无记载,很难确定,晋代道安著述经录时,见到的写本,年代可考的只三种:1.《般若道行经》十卷(光和二年,即179年译)。2.《般若三昧经》二卷(现存本三卷,译年同上)。3.《首楞严经》二卷(中平二年,即185年译)。其中《首楞严经》一种,现已缺佚。另外,从译文体裁上比较,道安认为像支谶所译的还有九种:1.《阿闍世王经》二卷,2.《宝积经》(一名《摩尼宝经》)一卷,3.《问署经》一卷,4.《兜沙经》一卷,5.《阿閦佛国经》一卷,6.《内藏百宝经》二卷,7.《方等部古品曰遗日说般若经》一卷,8.《胡般泥洹经》一卷,9.《孛本经》二卷。其中后三种现已缺佚。又支敏度《合首楞严记》里提到而为道安所未见的还有一种:《閦真陀罗所问宝如来三昧经》一卷。
总计支谶译籍现存九种,缺本四种。僧祐《出三藏记集》依据《别录》加了《光明三昧经》一卷,这是支曜译本的误记。费长房《历代三宝记》又依各杂录加了《大集经》等八种,也都出于附会,不可信。
支谶译籍里比较重要的《般若道行经》和《般舟三昧经》,原本都由竺朔佛传来,支谶为之口译。以支谶学识之博,这两种佛经也应该是他所熟悉的,因此译功专归于他,并无不可;但从费长房以来,经录家都说竺朔佛也曾翻译这两种佛经,就未免重复了。那时候的翻译,因有安世高为先导,遣词造句都已取得一些经验,译文比较流畅,读来有“审得本旨”之感。不过翻译的总方针依然是随顺佛说,了不加饰,要求尽量保存原本面目;就是在译文结构上做了一些“因本顺旨、转音如己”的工夫也是极有限的。所以后人辨别他的译文仍用“辞质多胡音(即多用音译)”为标准。
支谶译籍的种类恰恰和当时安世高所译的相反,几乎全属大乘,可说是大乘典籍在汉土翻译的开端。支谶的译籍反映了龙树以前印度大乘经典流行实况。例如,他译的《宝积经》、《阿閦佛国经》、《般舟三昧经》都是构成大部《宝积》的基层部分。《道行经》是大部《般若》的骨干。《兜沙经》又属于大部《华严》的序品。可见印度的大乘经典开始就是向境、行、果各方面平均发展的。还有支谶译出的《阿闍世王经》(异译本题名《文殊普超三昧经》,道安经录说它出于《长阿含》不确)、《问署经》(也作《文殊问菩萨署经》)、《内谶百宝经》、《首楞严三昧经》,都以文殊为中心,发挥“文殊般若”的法界平等思想。这些方面暗示出文殊对于大乘传播的重要关系,也属宝贵资料。
对于以后义学发生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道行经》。这因为大乘学说本来以般若的缘起性空思想为基础,由于这部经的译出便有了趋入大乘的途径。又因当时思想界有道家的“无名为天地始”等一类说法,恰好作了接受般若理论的准备,也就是通过这类思想使般若理论更快地传播开来(如在支谶的译文里译“波罗蜜行”为“道行”,译“如性”为“本无”等,都是借用道家思想来传播般若的)。从此《道行》成为研究佛家学说特别是般若理论的入门之籍。只因它译文过于简略,好多义理难得彻底了解,引起了朱世行的西行求法,与《道行》同源异流的《大品般若》(魏晋的义学家都将《大品般若》看作《道行》的母本)也陆续有各种异本的译传。这就丰富了般若学说的内容,但《道行》始终受到重视。
在支谶从事译经的年代中,有一批月支的侨民数百人入了中国籍(见《出三藏记集》卷十三《支谶传》)。月支人信仰佛教较早,他们依照原来的习俗,立寺、斋僧,举行各种宗教活动。其中有支亮(号纪明)从支谶受业,发扬了支谶的学说。佛学的初传虽然依附了道家,使它外观混同于方术,可是在已入汉籍的月支民族中仍旧保持其传统和特点。这对后来佛学传布而逐渐接近真相,起了相当作用。(吕 澂)
佛教词典 > 中国佛教 > 正文
又作学问僧。其义有二:(一)指研究佛教之僧侣。(二)指有学问之僧侣。 p6217...梵语 vāg-vijapti-karman 三表业之一。语,即语言。人之语言系以一种意思表示于人之作业,故称语表业。据俱舍论卷...名想建立者,谓于四静虑中三摩地差别无量名字不可算数不可思议,何以故?于初静虑所摄定中诸佛世尊及得究竟大威德菩...(物名)读经时所打之拍子木,谓之经木,亦曰音木。...亦名:覆藏他重罪戒缘起 资持记·释尼众篇:“七覆藏他重罪戒。佛在舍卫,偷罗难陀尼妹,名坻舍,偷罗知彼犯夷,恐...(580~651)为我国禅宗第四祖。嗣法于僧璨,传于弘忍。蕲州广济(湖北广济)人,俗姓司马。据景德传灯录卷三载,师...【究竟方便补特伽罗】 p0702 瑜伽二十一卷十九页云:云何名为究竟方便补特伽罗?谓已获得最后有身补特伽罗、为...凡六卷。全称林泉老人评唱投子青和尚颂古空谷集。系宋代僧投子义青集历代诸师机缘一○○则,而一一作颂附之。其后,...子题:僧差食、僧次请食、盗僧次、送食、斋日食、月初日食、僧常食、别请小教所通大乘永闭 随机羯磨·诸戒受法篇:...于地狱中吐火以惩罚罪人之狗。如楞严经卷八所载,若有生前造作恶业者,于临终时,亡者之神识先见大山自四面逼合而来...醒觉警策之意。谓醒觉妄心,警策烦恼。[摩诃止观卷四上] p6798...(嘉兴藏流通本)...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毗尼日用切要...
初做功夫,于行住坐卧四威仪内,遇境生疑、逢缘理会处,稍知分晓,则不必疑,此是先德入门最要紧处。若久做功夫者,...很多人只知道佛陀在菩提树下顿悟成佛,哪知道佛陀曾示现了无量劫的慈悲与爱。 古印度有一位国王,名一切施王。他仁...
昔日,佛在摩竭陀国成就圣道,有许多修行之士聚集而来。有的行者住在山上洞窟内潜修,随四时节气变化而思惟观察。当...补肾的广告满天飞,补肾的大菜一个比一个受欢迎。然而你是不是真的肾虚?许多人往往认为肾脏是影响男性性功能的最主...一、对佛教歧视的人 这种人又分二类:一类是有意的,另一类是盲从的。前者是胸存成见,故意诬蔑的;后者是人云亦云...有一个学僧到智常禅师的道场来参学。 智常禅师正在锄草,草中刚好跑出一条蛇,禅师举起锄头便砍。学僧很不以为然的...
诸仁者,生死事大,无常迅速,生不知所从来,死不知所从去,是分段生死苦。念念迁流,剎那不住,是变易生死苦。此二...谓有一苦。依无差别流转之苦。一切有情无不皆堕流转苦故。 复有二苦。一欲为根本苦。谓可爱事若变若坏所生之苦。二...
支娄迦谶(约二世纪)
【中国佛教】
上篇:安世高(约二世纪) | 下篇:支谦(约三世纪) |
【眼及眼界四句分别】 p1001 集论一卷十三页云:如说眼及眼界,若有眼、亦眼界耶?设有眼界、亦眼耶?或有眼,非眼...
学僧
语表业
名想建立
经木
尼覆藏他重罪戒缘起
道信
究竟方便补特伽罗
空谷集
四依法乞食制开
火狗
觉策
【大藏经】【注音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大藏经】【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大藏经】【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莫教错过眼前事,无限春光不再来
慈悲与爱

观无常证圣果
简单判断肾功能的好坏
漫谈社会上误解佛教的人们
锄草斩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