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jei
佛教名词。意为合诵或会诵。即由佛教徒集会,对佛陀学说进行会诵。经过讨论、甄别、审核,最后用文字确定下来,成为经典。这种会议称为结集。关于佛教史上的几次结集,南传佛教和北传佛教文献的记载并不一致,但综合两传文献,可以认为,佛教史上先后共有四次结集。
第一次结集 传说佛陀涅槃后不久,以其著名弟子大迦叶为首的五百人,在王舍城外毗婆罗山的七叶窟进行结集。这次结集的主要内容是由号称持律第一的优婆离和号称多闻第一的阿难陀诵出毗奈耶(戒律)和法(经),然后经会议确定,编纂成书。因这次结集在王舍城附近,故又称为王舍城结集或五百人结集。
第二次结集 王舍城结集后一百年左右,以耶舍为首的七百僧众,在毗舍离进行结集。此次结集的原因是毗舍离的僧侣违犯了原定的戒律,其中特别是出现了向人乞钱的事,于是又重新就戒律进行结集,确定了“十非法事”:①盐姜合共宿(盐姜允许储下供日后使用);②两指抄食(比丘原定正午前进食,但如果中午太阳的影子过二个指头时进食还可算正午食);③复座食(吃完了,还可再坐就食);④趣聚落食(食后,还可到附近村落再吃);⑤酥油蜜石蜜和酪(不到时候,也能吃酥油、蜜、糖和奶酪);⑥饮阇楼伽酒(比丘在有病时,可吃一些经发酵的酒);⑦作座具随意大小(比丘坐具可随意大小);⑧习先所习(出家前所习的东西在出家以后仍可学习);⑨求听(僧团有事需大家商量,但有些场合,可先作,事后再求承诺);⑩受蓄金银钱(可以受蓄金银财物)。
此次结集称为毗舍离结集或七百人结集,又由于参加此次结集的多为佛教长老,故又称为上座部结集。
对于上座部的决定,毗舍离的僧侣不服,于是另召集约有万人参加的会议,并决定上述十事为合法。由于参加这一结集的人数很多,因而被称为大众部结集。这是佛教内部部派分裂的开始,此后,派别日益增多,从而佛教教义、学说和戒律也因部派之不同而有许多歧异和变化。
以上是南传佛教关于第二次结集的说法,但据北传佛教著作《异部宗轮论》所载,上座、大众两部分裂原因则是由大天提倡异说而引起的,即所谓“大天五事”。五事即:①余所诱(虽为阿罗汉,只要有生理欲望的存在,还有梦遗等事);②无知(还为无明所覆盖);③犹豫(还有对教理和戒律、三宝的存疑);④他令入(还需要佛和其他先辈的指示);⑤道因声故起(虽为阿罗汉,有时如不发出“苦”的声音,仍有世无常、苦等痛切的感觉)。
第三次结集 根据南传佛教的传说,在阿育王时期,每天在鸡园寺中供养上万名出家人,其中也有许多外道,因而经常引起争端。于是以目犍连子帝须为首的一千僧众,在华氏城(即波多厘子城)进行了第三次结集,重新整理佛教经典,并编辑了一部《论事》。论事,就是争论的问题,把不同派别的论点整理出来,正反面各五百条,合计一千条。现仅存一百十六条,都是目犍连子帝须所反对的论点。从《论事》中可以看出,当时佛教内部又有了进一步的分裂,部派林立,争论十分激烈。其中就涉及到补特伽罗的有无问题,犊子部公然主张有补特伽罗,而代表化地部的目犍连子帝须则坚决反对此说。
关于这次结集,北传佛教文献中并无任何记载,因之也不为北传佛教所承认。
第四次结集 据说在上述三次结集之外,在贵霜王朝的迦腻色迦王时期,还进行过一次结集。这次结集是在以胁尊者为首的五百人在迦湿弥罗(今克什米尔)进行的,并对经、律、论都作了注释。现在,前两种注释已经失传,只有后一种注释保存下来,称为《大毗婆沙论》。这是北传佛教的说法。南传佛教则把19世纪在斯里兰卡举行的五百僧人结集,作为第四次结集。这次结集首次把巴利语三藏辑录成册。
此外,又据1789年泰国伐奈那亲王著、经拉玛六世于1923年敕令出版的《结集史》一书所载,南传上座部共举行了九次结集。前三次在印度,中间四次在斯里兰卡,最后两次在泰国。前五次结集,经考证,与斯里兰卡的《大史》的说法相同。至于第六次至第九次的结集,并未能取得泰国以外的其他南传佛教诸国的认可。(高杨)
佛教词典 > 中国大百科全书 > 正文
北宋开封太平兴国寺之官设佛典汉译机构。又称传法院。设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我国之佛典翻译工作始于后汉...1、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声闻乘又名小乘,其行人速则三生,迟则六十劫间,修空法,终于闻如来声教,悟四谛之理...(地名)梵曰僧伽罗Siṁhala国,译曰执师子国,略云师子国,今之锡兰岛也。...(杂语)小参曰家训,又云家教。禅林之语。...Yuanying 中国僧人。俗姓吴,名宏悟,别号韬光,又号一吼堂主人。福建古田人。19岁于鼓山涌泉寺出家,20岁从妙...【前后想】 p0887 瑜伽二十八卷十四页云:前后想者:谓如有一、于所观相,殷勤恳到,善取善思,善了善达。谓住...(1543-1603)明代僧。吴江人,俗姓沈,名真可,号紫柏老人,为明末清初四大高僧之一。...补陀洛,梵名 Potalaka 或 Potala, Potaraka,意译作小花树、小白华、小树蔓庄严、海岛、光明。又称布呾洛迦山、宝...谓此世界住于香水海中莲华之上,种种妙宝庄严,含藏一切世界,深广而无穷尽。据新华严经卷八华藏世界品载,华藏庄严...【发心】 p1160 显扬二卷十九页云:发心者:谓诸菩萨发菩提心。若诸菩萨、住菩萨法性;为欲利益十方世界所有有情,...简称难胜地,是菩萨十地中之第五地名。...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ye) 南(nan)无(mo)达(da)摩(mo)耶(ye) 南(nan)无(mo)僧(seng)伽...佛说佛名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婆提城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四众围绕。及天龙夜...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当知食以节度,受而不损。」 佛言:「人持饭食施人,有五福德...释迦牟尼佛十大弟子:优波离、目犍连、阿难、罗睺罗等等,他每一个都第一嘛,为什么每个都第一呢?优波离持戒第一,...雪公老师在世时,曾不断勉励学生要培养眼力,扩展心胸,切莫无知妄作,有眼不识泰山。老人家并以泰山为喻,说了一则...
只要是修行佛法的人,他总有修行的种种科目,这里就列举几种实际的行持。凡诵经,无论读诵何种大乘经典;持咒,像《...问: 现在的人淫欲心都比较重,应该如何降伏这颗淫欲炽盛的心呢?请法师慈悲开示。 大安法师答: 是呀,现在众生的...
普贤十大行愿是修学大乘佛法的基本准则。普贤十大行愿,约因来说,就是正因佛性(即上求佛道、下化有情的大菩提心);...
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乃如来普为一切上圣下凡,令其于此生中,即了生死之大法也。于此不信不修,可不哀哉...
复次观世音。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求现在未来百千万亿等愿。百千万亿等事。但当归依瞻礼。供养赞叹。地藏菩...第一、孝亲 百善孝为先,所以孝亲为修福第一要务,人间第一福德。文昌帝君曾作《元旦劝孝文》称孝为人间第一事,舍...
结集(samgiti)
【中国大百科全书】
上篇:佛本之争 | 下篇:老子化胡之争 |
亦名:取尼衣戒开缘 含注戒本·三十舍堕法:“不犯者,从亲尼边取衣,若贸易得,若为僧为佛图取者,不犯。”(含注...
译经院
三乘
师子国
家训
圆瑛(1878~1953)
前后想
紫柏
补陀洛山
二十重华藏庄严世界海
发心
极难胜地
【大藏经】十小咒注音版
【大藏经】佛说佛名经
【大藏经】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舍利弗的启示
气盛不谦虚的后果

把所有功德都回向往生西方
大安法师:如何降伏淫欲心

普贤菩萨十大行愿

净土法门是了生死之大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