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生死之苦果,缚我而不使解脱,曰果缚。招此苦果之业因缚我,曰子缚。即因果之二缚也。观音义疏上曰:“恶业即招果缚。”法华玄论二曰:“三界内外一切果缚。”四教仪曰:“子缚已断,果缚犹在,名有余涅槃。”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异类)Airāvana,又作爱罗筏。龙名,又象王名。玄应音义二十五曰:蔼罗筏拏,旧名伊罗钵多罗,亦云伊罗此云香。...指远离烦恼过非之善法。“有漏善”之对称。为“见道”以上之圣者所生起之善。在小乘指四向三果之圣者所起之有学善、...梵语 pratiniyama。为唯识宗二十四不相应行法之一,百法之一。定,指决定;异,指差别。谓一切事物之善恶因果各有差...(杂名)释氏通鉴,傅大士告普建等曰:慎护三业,精勤六度,行悔忏法,免堕三涂。按法苑珠林忏悔篇有忏悔仪式,僧徒...(?~1697)清代僧。番禺(广州)人,俗姓麦。字乐说。尝从梁之佩学科举应试之文,颇有文名。其后之佩入道,每以梵...谓众生从无始以来,辗转生死于三界六道之中,如车轮一样的旋转,没有脱出之期。...凡二卷。竺佛念译于姚秦建元十二至十四年(376~378)。又称菩萨璎珞经、璎珞本业经。或单称璎珞经、本业经。乃叙说...【二法令修断者得安乐住】 p0045 瑜伽十三卷二十四页云:又有二法,能令修断居远离者,得安乐住。一者、于诸境...(术语)谓五戒也。寄归传一曰:若泛为俗侣,但略言其五禁。局提法众,遂广彰于七篇。...【圆测】 名文雅,新罗王孙,二岁出家,十五岁入唐都长安求学,时为唐太宗贞观二年。在长安从法常、僧辨学习佛教经...(名数)唯识述记六曰:九慢者大乘中不见文。显扬第一云:如经说三慢类,我胜、我等、我劣。婆沙一百九十九及俱舍第...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比丘五百及诸菩萨。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将来之世,当有比...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根据弘化社《地藏菩萨本愿经》流通本印本校对注音。...
正入斗争者,前五百年,解脱坚固。渐次五百,禅定、多闻而及塔寺。今当斗争坚固之时,更为可悯。后之又后者,乃至法...
世尊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在这个无边无际的法界中,生活着无量无边的生命,而且这些生命皆有佛性,终能成佛。这些生...
《地藏经》的当机众全是大菩萨示现 如果你念地藏王菩萨,唉啊!地藏王菩萨是菩萨,不如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比地藏...以佛的智慧来看世间,无论是我们的生命或是外在的环境,包括心理、精神、物质、自然等一切现象,全都是因缘所生。而...问: 师父啊!我们每天都要诵经,比如每天在诵《心经》,不一定所有经的意思都懂啊,这样子诵经有没有用呢?是不是一...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诸行无常。这是无常概念的建立。 一、诸行无常 行者,造作迁流义。此中言「诸行」者,泛指一切有...我们常说: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为可见修行必须要有修正的对象。因此,每一个人无论在待人处事、行住坐卧,或是起心...
【师之耳提面命,开导学人,本诸经论,流自肺腑。故不拘贵贱贤愚,男女老幼,凡有请益,必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因...
果缚
【佛学大辞典】
上篇:果德 | 下篇:果缚断 |
(一)大自在天之别名。为大自在天外道之主神。(参阅“大自在天”783) (二)指帝释天。帝释天为忉利天之主,故称天主...
蔼罗筏拏
无漏善
定异
悔忏法
今辩
轮回
菩萨璎珞本业经
二法令修断者得安乐住
五禁
圆测
九慢
【大藏经】佛说当来变经
【大藏经】【注音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大藏经】【注音版】地藏菩萨本愿经

法灭之际特留此经,独留一百年

堕落到畜生道的业因

《地藏经》是什么样的境界
并没有任何真实不变的东西
诵经是不是一定要明白它的意思

所有的身心世界都是无常变化的
圣严法师《在不断的错误中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