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身口所现之善恶行法或意所现之善恶思想起时,其气分留于真如或阿赖耶识,如香之于衣也。其身口意所现者,谓之现行法。气分留于真如或阿赖耶识者,谓之种子或习气。因而现行法于真如或阿赖耶识留其种子或习气之作用,谓之薰习。起信论曰:“薰习义者,如世间衣服实无于香,若人以香而薰习故,则有香气。”唯识述记一之本曰:“薰者挚发义,习者数数义,由数数薰发有此种故。”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人名)莲宗九祖之第三祖也。曾居衡山设教,人从而化者万计。法照国师言其师承远有至德,代宗欲征之,度其不可,乃...【卵生湿生不入母胎】 p0708 瑜伽九卷十三页云:若卵生湿生者,除处母胎,余如前说。...六染心之一。即由根本无明之起动而成能见之相者。若至心自在地(即达第九地时),于他心得自在,自心亦得无碍智,永...【不染污】 p0320 集论二卷七页云:云何不染污?几是不染污?为何义故,观不染污耶?谓善及无覆无记法,是不染污义...子题:死尸、障道、梵天道、圣人道 含注戒本·戒经序:“佛言,僧说戒时,默妄语故,犯突吉罗。言障道者,障于四禅...惑,为迷之意;趣,为理趣之意。谓迷于理。中观论序(大三○·一上):“使惑趣之徒,望玄指而一变。” p4944...(术语)Citta,又曰质多耶,质帝。译曰心。虑知之心也。止观三曰:质多者天竺音,此方言心,即虑知之心也。唯识述...(经名)具名阿那律八念经,一卷,后汉支曜译。为中阿含八念经之别译。...【实有九种】 p1272 此胜论师义。唯识述记五卷七页云:实有九种。一、地,二、水,三、火,四、风,五、空,六、时...【知众】 p0818 集异门论十七卷四页云:知众者:谓正了知众会胜劣。谓此是剎帝利众,此是婆罗门众,此是长者众...六道之一,三善道之一。指住于欲界、色界、无色界等三界之天人。亦指自然之道、主宰天地之神、日月星辰、太阳等。[...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大弟子众千二百五十人、菩萨七十二那术、比丘尼五百人、清信士七...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舍离城中,有一梨车,名鞞罗羡那(秦言勇军)。譬如天与诸天女共...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偈赞佛,尔时觉林菩萨,承佛威力,遍观十方,而说颂言, 譬(p)如...
凡事都要随缘,人必须随着天定的因缘来处理事情。反之,一意孤行,不论怎样都很难达成自己的心愿。一个万事皆缘,随...过去,波斯匿王与阿阇世王两军交战,二国战力相当,但最后波斯匿王大破敌军,生擒了阿阇世王。 波斯匿王打了胜仗后...
《净土圣贤录》记载,康熙二十一年七月初九,常熟地区发生了一件怪事:一位名叫孙翰的人,在病死一日一夜后居然又复...
至于日用之中,所有一丝一毫之善,及诵经礼拜种种善根,皆悉以此功德,回向往生。如是则一切行门,皆为净土助行。犹...三十二相是佛陀所具有的庄严德相,由长劫修习善行而感得,其他修行人可具有某些庄严特征,但只有佛陀及真正意义上的...古德有一句话说:【福德是安乐之本,智慧是解脱之门】。 在我们这一生当中,我们整个修学的重点,事实上就是包括了...
施主,即檀越。佛教对布施者的敬称。指施舍财物给佛寺的人,也泛称一般的在家人。施主梵文音为陀那钵底,又作布施家...有一秀才,住在寺中读书,自觉听明,常以禅机和赵州禅师论辩,有一天问禅师道:佛陀慈悲,普度众生时总是恒顺他的心...
薰习
【佛学大辞典】
上篇:薰修 | 下篇:三种薰习 |
戒由性遮二义上,分之为二: 一、性戒 杀、盗、邪淫、妄语之四戒也。此四者自性是戒,不待佛制。人若持之即得...
承远
卵生湿生不入母胎
能见心不相应染
不染污
说戒默妄是障道法
惑趣
质多
八念经
实有九种
知众
天道
【大藏经】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大藏经】佛说出家功德经
【大藏经】地藏菩萨本愿经

随遇而安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波斯匿王的慈悲胸怀

如是行去,必得往生极乐邦——截流大师的故事

如是则一切行门,皆为净土助行
佛的三十二相
心住在外境的二个过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