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Rakṣa,译曰拥护。见大日经疏九。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应默】 p1398 瑜伽七十一卷十三页云:云何了知应默?谓善了知于五时中,应当默然。一者、说者正说语时,若彼听者...(杂语)人间与鬼类也。无量寿经下曰:如是之恶,著于人鬼。...【爱有六遍行义】 p1204 杂集论六卷十三页云:由爱具有六遍行义,是故最胜。何等为六?一、事遍行。谓于一切已得未...(流派)戒律为三藏三学之一,通于诸宗,而唐南山道宣特依五部律中之四分律弘通戒律,故称之曰律宗。即四分律宗也。...指密教大随求菩萨“随求八印”中之第八,即一切如来随心真言印。其印相乃以两手之五指展开,左手上仰,置于胸前,右...心所名,乃面对某种特殊对象才出现的心所,与遍行心所的性质恰相反,亦可说是一些特殊的心理状态,故名别境。有五种...(?~1726)清代临济宗僧。沈阳人,俗姓李。字迦陵。号吹余。少习儒学,专治性命之说。年二十四,投高阳毗卢真一出...【有诤无诤诸法差别】 p0558 瑜伽六十五卷十二页云:复次,由五相故;建立有诤诸法差别。何等为五?谓由事故,...梵语 buddhānusmrti。于五门禅经要用法一书中,念佛观,乃与不净观、慈悲观、缘起观、数息观等四观合称五门禅。凡...(职位)供头行者之别称。见象器笺八。...即有漏与无漏。漏者,烦恼之意。(一)有烦恼之法,或为增长烦恼缘之法,称为有漏。(二)离烦恼之清净法,或不为增长他...清晨登山的时候,在山道阶梯上,看见一只被人踩扁而黏在地上的小虫尸体,我把它拾起来放进草堆与泥上,说:怎么这样...
刚才有个道友问我:如何能够保持着我们这个菩提心不退?如何保持大悲心不退?那靠你的意念,意念强的真正坚持不退。...
昔日,佛陀在舍卫国时,有一位年近八十岁的婆罗门,他虽家财万贯,却顽固闇昧,悭贪成性,不肯布施,难以教化,既不...问: 祖师曾说受戒容易守戒难,尤其是末法时代要守清净的戒实在不容易,要守清净的大戒(比丘、比丘尼)更不容易。...过去有个男子娶了两位太太:大太太膝下无子,小太太则生了一位容貌端正、模样可爱的男婴。由于丈夫非常喜欢这个小儿...
从前释迦佛在世时,有个女子坐在释迦佛边上入定了。文殊菩萨走来一看,这个女子怎么这样不懂规矩,在释迦佛身边入定...
罗乞叉
【佛学大辞典】
上篇:关捩子 | 下篇:药珠二身 |
见惑与思惑之并称。三惑之一。略称见思。即迷于界内事、理之见惑与修惑。见修二惑为三界分段生死之因,天台一家将此...
应默
人鬼
爱有六遍行义
律宗
梵箧印
别境
性音
有诤无诤诸法差别
念佛观
供过行者
二漏
山道上的小虫

顺生死流的十种心

生死事大 无常迅速
守戒太难,是否守住十戒就够了
冤冤相报何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