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喻)譬诸法之无常变转也。维摩经观众生品曰:“如智者见水中月。(中略)如水聚沫,如水上泡。”新译仁王经中曰:“诸法缘成,蕴处界法,如水上泡。”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六种意乐】 p0300 瑜伽五十卷八页云:卽彼意乐,当知分别,略有六种。一者、不出离意乐。谓于各别大自在天、那罗...(一)谓保护、维持正法(即佛教)。传说佛陀派请四大声闻、十六阿罗汉等护持佛法。又梵天、帝释天、四天王、十二神将...亦名:作余食法十五缘、余食法十五种、残食法十五种 子题:食体三种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律中,僧俗二食俱得加法...(术语)千手观音即千体之观音也。以之配于二十五有每一有有四十手即四十体之观音,称之为五八尊。见千光眼观自在菩...(一)密教以不动明王为本尊,为息灾增益所修之祈祷法。即依金刚手光明灌顶经最胜立印圣无动尊大威怒王念诵仪轨法品而...(杂语)Mātṛkā,又作摩怛履迦,摩夷,摩得勒伽,摩德勒伽,摩侄梨迦,摩多罗迦。论藏之别名。译曰本母,行母。...(譬喻)业能生苦乐之果,故譬之于田。华严经三十八曰:业田爱润无明覆。...(书名)二卷。孤山智圆着。释天台之观经疏。...亦名:诸戒受法篇、受戒法篇 子题:戒法约人七众、戒法约体四位、具戒无愿、沙弥有愿、婆塞 羯磨疏·诸戒受法篇:“...【等持】 p1118 如九种心住中说。 二解 显扬一卷四页云:等持者:谓于所观境,专住一缘为体;令心不散,智依为业。...由菩萨地至佛地间之行位。包括种性地、解行地、净心地、行迹地、决定地、决定行地、毕竟地七位。(一)种性地,乃佛道...佛说弥勒下生经...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安立大乘三界唯识。以契经说三界唯心。心意识了名之差别。此中...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默;玄旨非言不传,释迦所以致教。是以如来出世,大教有三:约...
在冬季寒冷的西伯利亚冰原上,一头野牛因为没有抵抗住酷寒的侵蚀,被冻死在地面上。远处,一只乌鸦正在空中盘旋,它...
宋代官员张抡。不清楚他的出身。官至浙西的副都总管。平日虔诚修习净土法门,曾经请南宋高宗书写莲社两个字挂置在他...
凡人即将死亡,乃生命中最为微弱时刻,许多临终者面对死亡不知所措,此时助其正念,指引其焦虑迷茫的心灵回归本来清...
不是说很舒服、很容易的就把自己所干的事情干好,就是学一个木工、瓦工也不容易呀!我们是出家人,是修行人,别说是...
称念观世音菩萨,患难病苦应念观音加护,眼疾尚未愈,而热无避处,又加时疫。此众生同分恶业所感。 印光法师文钞当...
无我,佛在小乘藏教里说三十七道品,其中有四个道品,就是四念处,(四念处之一)就是观法无我。法,就是世间的一切...
在这个宇宙间,常吹着一股他力之风,它推动森罗万象、一切事物不断向着更好的方向前进。然而,如果一味地强调我呀我...
信娑婆世界是苦 首先是信此世界是苦。信我们所处的这个娑婆世界,南阎浮提,就是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它本质上是苦...
水上泡
【佛学大辞典】
上篇:水大 | 下篇:水天 |
【老苦】 八苦之一。指众生衰老时所受的身心苦恼。《瑜伽师地论》卷六十一,列举老有五相,即:‘盛色衰退、气力衰...
六种意乐
护法
作余食法十五种
五八尊
不动法
摩怛理迦
业田
刊正记
羯磨疏诸戒受法篇第三
等持
七地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弥勒下生经
【大藏经】唯识二十论
【大藏经】佛说长阿含经

穷也兼济天下的乌鸦

张抡的奏折

正确的助念心态

功夫做的纯熟,妄想烦恼就会辗转消失

患难病苦应称念观音菩萨祈求加护

佛教讲的无我是什么意思

以利他之心来经营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