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数)释摩诃衍论所说五种中,以前四配于四家大乘,以第五如实言说为真言。一相言说,为法相宗。彼依深密经之法相品而立名,即立三科百法等相,约于三性以明宗也,今就色等诸相而起言说,尤为符合。二梦言说,为三论宗。彼之言意,三界如梦,一切所有之所作皆为梦中所作,若一念之梦觉,即为无生法体,依此义以建立真俗二谛而成一宗之义。故与梦言说之义相当。三执着言说,为天台宗。彼宗谈久远寿量之旨,为本门之实义,谓教主释尊之始于伽耶成佛,是尔前诸教之意,实说成佛已来甚大久远,是乃一经之冲微,今解执着言说为本所闻所作业,尤为相当。四无始言说,为华严宗。彼宗专谈本有称性之旨,故彼宗云修行亦竟成佛亦竟,一切众生久来如此,是与今无始言说之义相叶也。见二教论果宝十上。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810~889)新罗僧。朝鲜佛教禅门九山阇崛山派之祖。又称品日。俗姓金。十五岁出家,二十岁受具足戒。兴德王六年(...【我执】 p0647 此数论外道义。唯识述记四卷二十一页云:从大生我执。我执者:自性起用,观察于我,知我须境,...位于江苏句容县。又称句容山。据传,西汉元帝(48 B.C.~33 B.C.在位)时,有咸阳之茅盈、茅衷、茅固三兄弟游此山,...(譬喻)教行证文类二曰:乘一切智船,浮诸群生海。...【名有五种】 p0586 瑜伽六十四卷十六页云:复次名有五种。一、心,二、心所有法,三、善,四、不善,五、无记...(名数)僧以和合为义。和合有二义:一理和,同证灭理也,是在见道以上之圣者。二事和,此有六种,即六种敬具也。属...坚牢之关门(课题、试验)。即不能以思量分别通过到达之向上境地。景德传灯录卷十六(大五一·三三一中):“末后一...【第四静虑近分】 p0967 显扬二卷四页云:如经中说:卽于此身、清净心及洁白心、意解遍满具足住者,是谓第四静虑近...佛教有关历之法则。最初任何国度皆使用太阴历,迄今单纯的太阴历仅存于宗教之回回历。在埃及,则依尼罗河之定期泛滥...戒本疏·十三僧残法:“慈地众中得恶食者,多云,先力故业。又于日夜无清净心,天龙鬼神与作因缘,令其所得不如意故...(术语)佛道之气分也。止观十曰:阇证凡龟,盲狗稆吠,自行化他,念无道气。...八大人觉经...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然用就体分,非无差别之势;事依理显,自有一际之形。其犹病起...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默;玄旨非言不传,释迦所以致教。是以如来出世,大教有三:约...巴勒斯坦有两个海,一个是淡水,里面有鱼,名为伽里里海。从山脉流下来的约旦河带着飞溅的浪花,成就了这个海。它在...佛陀在菩提树下成道不久,魔王便起了妨碍佛陀弘法的念头,于是立即前去佛陀所在。 魔王对佛说道:您平日总是显现庄...相信没有人会承认自己不知道自己是谁。你一定会说:我就是我啊。但是你可曾想过,我们所认为的我,或者自我究竟是什...清净比丘及诸菩萨,于歧路行,不蹋生草,况以手拔。云何大悲,取诸众生血肉充食。若诸比丘,不服东方丝绵绢帛,及是...有求皆苦,在这个充满竞争与追求的社会里,人们总是认为它已经不合时宜了。下面,有一个故事,或许有助于我们理解这...智舜禅师,唐代人,一向在外行脚参禅。有一天,在山上林下打坐,忽见一个猎人,打中一只野鸡,野鸡受伤逃到禅师座前...
观世音菩萨,誓愿宏深,慈悲广大,虽已成等正觉,而复示作菩萨。虽则示作菩萨,而复于十方法界,普现色身,寻声救苦...
因果是佛法的基本定律之一,佛教深信相信因果定律的正确性。但是现实之中,却有不少好人无好报,恶人活逍遥的情况出...
四家大乘四种言说
【佛学大辞典】
上篇:四家 | 下篇:四乘 |
【太子与诸释捔艺处】 p0389 西域记六卷十一页云: 城南门外路左,有窣堵波。是太子与诸释角艺射铁鼓。从此东南三十...
梵日
我执
茅山
群生海
名有五种
六和敬
牢关
第四静虑近分
佛教历法
慈地比丘得恶食因缘
道气
【大藏经】【注音版】八大人觉经
【大藏经】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大藏经】佛说长阿含经
世上两种人
断欲精进魔生恼
圣严法师《找回自己》
为什么鸡蛋和牛奶不能吃
有求皆是苦
割耳救雉

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发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