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论物之出生,非由自性而生。由他性而生,由自他二性而生者。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杂语)又作机嫌。讥嫌者,谓他人之讥嫌也不为他人讥嫌之事,谓之护机嫌。起信论曰:当护讥嫌,不令众生妄起过罪故...六种执著的心,即:贪著心、爱著心、嗔著心、疑著心、欲著心、慢著心。...梵语沙弥,华译息慈,即止息世情以实行慈济。...亦名:比丘尼受戒法、二部僧受戒法、授比丘尼戒法、受比丘尼戒法 子题:请得戒和尚尼法、安受尼戒者所在、差尼教授...【二种转依】 修唯识行的菩萨,要证得大菩提大涅槃二种胜果,一者要历经十地的修行,这是所经的位次。二者修十种胜...又作梵檀枳多那林、梵檀祇多那林。为仙居林、圣居山林之意。系指诸仙梵志隐栖之林薮,该林区常发出上妙芬馥之香气,...梵语 īrsyā-pandaka。意译妒黄门。为五种不能男之一。即见他人行淫而有妒心,生起淫根之病者。[翻译名义集卷二]...(杂名)天子之师也。佛祖统纪五十一曰:玄宗沙门一行号称天师。...【痴】 p1440 成唯识论六卷八页云:云何为痴?于诸理事,迷暗为性。能障无痴,一切杂染所依为业。谓由无明,起疑邪...(仪式)扬诵经文,或偈颂谓之讽诵。无量寿经上曰:受读经法,讽诵持说。【又】请讽诵文,略曰讽诵。所谓讽诵愿文等...亦名:威仪法 子题:比丘衣服不净非人所诃、具足受持威仪教法僧宝不断、僧宝不断、上座轨众之法、僧跋、等供 行事钞...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请佛缘 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时彼南方有一婆罗门,名曰满贤,...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皆阿罗汉也生死...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谐偶者,有衰耗不得谐偶者,云何不等耶?愿佛天中天,普为说之。...
所以蕅益大师他讲一个观念很不错,他说没有实体,你要可以从它的三个角度: 未生无潜处,正生无住处,生已无去处。...
云南有一位秤锤祖师,明朝人,姓蔡,住昆明小东门外。父母去世,遗下财产田园,生活过得很好,勤俭劳动,自种菜蔬出...
我们看拜忏的方法: 一、请圣明证。二、说己罪名。三、立定誓愿。四、读诵礼拜。五、如教明证。 在律上说忏悔要具足...
关于精进修行,外道都很强调这一点。有一个修仙道的,拜了一个老师。老师先给他一个木钻子,然后有一块很大的石头,...
原文: 所言念佛三昧,说之似易,得之实难,但当摄心切念,久当自得。即不能得,以真信切愿摄心净念之功德,当必稳...佛教劝人学习放下万缘,不要执着感情,却不是要人无情,因为,人本来就是有情众生,只要把爱情的聚散当成因缘变化来...
我们一般人做任何事情,都讲求效果。像我们做生意讲,挣钱了,效果好;赔钱了,效果坏。当你做一件事情,收不到效果...
古代有一位名叫萨遮尼犍的婆罗门长老,号称全国最有智慧的人,门下有五百名弟子。他嘲笑天下人,所以,经常腹部挂一...
共生
【佛学大辞典】
上篇:共比量 | 下篇:共依 |
(术语)诸尊中位于中央之尊体也。如五大明王之中尊为不动明王。三尊佛之中尊为阿弥陀如来。八叶之中尊为胎藏界之大...
讥嫌
六著心
息慈
尼受戒法
二种转依
梵檀只多那林
伊梨沙掌拏
天师
痴
讽诵
比丘威仪法
【大藏经】撰集百缘经
【大藏经】阿閦佛国经
【大藏经】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人生有无量的可能性

秤锤祖师散财施妻

拜忏的方法

修行必须常行精进

开悟和没开悟的人心境之区别
圣严法师《爱情的智慧》

【推荐】信佛后没感应?其实这些都是三宝的威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