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 正文
【遍计名自性二种】 p1125 瑜伽七十三卷十四页云:云何遍计名自性?谓有二种。一、无差别。二、有差别。无差别者:...羯磨疏·诸戒受法篇:“初就在家士女,五戒所获多少?如多论云,五戒相者,于一切众生,可杀不可杀,乃至可欺不可欺...【无恶无恶缘见】 p1076 大毗婆沙论一百九十八卷十二页云:诸有此见:造教造煮教煮害教害,杀诸众生,不与取,欲邪...指习爱众生、习见众生。据大智度论卷三十一载:(一)习爱众生,习,指数习;爱,指贪爱、爱乐。谓诸众生,于世间一切...【不知众】 p0318 集异门论十七卷三页云:不知众者:谓不了知众会胜劣。谓此是剎帝利众,此是婆罗门众,此是长者众...上中下三根之声闻由于听闻法华经之三周说法而得悟,对此,佛为之各各授予作佛之记,称为三周授记。三周者,法说周、...(杂语)如佛说,如经说也。如如说修行,如说往生等。...【四静虑不增不减】 p0461 瑜伽六十三卷三页云:问:如先所说四种静虑,何因缘故;唯四静虑,不增不减?答:由能究...谓一切众生若依赖阿弥陀如来之本愿力,即可获得救度,得生彼土。他力即本愿之意。善导之观经疏散善义(大三七·二七...(术语)起信论所说五识之一。即六尘中之相续相也。彼就无明而差别,此就识体而论者。...(一)诸佛菩萨种种印契(梵 mudrā)之美称。或专称以生财宝为目的之印契;然此财宝未必指有形之财物。如宝生佛、金...礼佛大忏悔文...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鬼甚多,受罪不同。见尊者目连,皆起敬心,来问因缘。 一鬼问言...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问: 有人说,往生净土是万修一二去,而东林法音说,往生是万修万人去。请问有何依据,能否详细开示一下? 大安法师...
江西道一禅师。汉州什方县人也。姓马氏。本邑罗汉寺出家。容貌奇异。牛行虎视。引舌过鼻。足下有二轮文。幼岁依资州...有不少人常常觉得,自己的工作顺利,甚至事业做得也还平顺,生活范围相当广阔,但是内心世界或行为模式却总是像受到...
大家要注意,不能看到《观经》中的下三品往生说,反正造了恶业,临终十声乃至一声都能往生,那我就放心了,我就可以...宋释僧俊,俗姓王氏,京师人。出家后,不守戒律,未曾修善。后来患微疾而死,三日后又醒来,啼哭忏悔。 自己说在将...
有人问道:师父,要怎样才能见到佛身呢?想要见到佛身,难度系数还真是9.9以上啊。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思益梵天所...
【原文】 梦中忽忆二尊人病且亟,悲甚。既而曰:犹可为也。则稍自慰。正拟极力疗治,俄而梦也,复悲甚。既而复自慰...
《金刚经》上须菩提问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说:应如是住,如...
不相应行料简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不相应行料简】不相应行为五位百法的第四位法,在唐代普光的《百法明门论疏》中,于诠释不相应行法之后,有云:‘上来第四,解心不相应行讫。今略作三门,料简二十四不相应行法。第一,……’普光说的是那三门呢?第一,说明各种论典的不同。第二,解释妨难。第三,辨别假相。一、明诸论不同:在《瑜伽师地论》、《显扬圣教论》及本论中,都说有二十四不相应行;而在《对法论》一书中,仅有二十三法,没有不和合一法。《大乘五蕴论》中,仅列十四,没有流转以下十法。这是明诸论法数不同。二、释妨难:或问曰:何故瑜伽、显扬、及本论都说有二十四法,而《对法论》只有二十三法,没有不和合,是何缘故呢?解答曰:《对法论》中的文字,是‘和合等’,既然说和合等,当知包括不和合在内。又问:何以《五蕴论》论唯有十四,而无流转以下十法?答曰:《五蕴论》中的论文曰:云何心不相应行?……如是等类,已说行蕴。文中既然说‘如是等类’,当知等类二字,已包括流转等十法在内,不再列名了。三、辨别假相:二十四种不相应行法,只是心法、心所有法、色法三者分位假立之法。或问曰:既是分位假立之法,未知几个是心法上假法?几个是心所上假法?几个是色上假法?几个是通于色、心、心所上假法?解答曰:若依《对法论》所载,总摄为八位,即是依八种位所建立。论曰:‘如是等心不相应行法,唯依分位差别而建立故,当知皆是假法。’虽然如此,但也有八种差别,如下所述:一、在善、不善等,增减分位,建立一种,此则是得。此得通于三性色、心、心所有法上假立。二、于心、心所法上分位差别,建立者三种,是无想定、灭尽定、无想天三种。三、于性分位差别上建立一种,即命根。四、于相似分位差别,建立一种为众同分。众同分通于色、心、心所有法上假立。五、于相分位差别建立四种,为生、老、住、无常。此四相通于色、心、心所有法上假立。六、于言说分位差别,建立三种,为名身、句身、文身,此三者通色、心、心所有法上假立。七、于不得分位差别,建立一种,为异生性。八、于因果分位差别建立者十种,即流转、定异、相应、势速、次第、方、时、数、和合、不和合。
上篇:不相违因 | 下篇:不信心所 |
(术语)二无我之一。又名众生无我、生空、人空、我空。人体为五蕴之假和合,其中无真实之我体,故云人无我。...
遍计名自性二种
五戒境量
无恶无恶缘见
二种众生
不知众
三周授记
如说
四静虑不增不减
他力本愿
相续识
宝印
【大藏经】【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大藏经】饿鬼报应经
【大藏经】【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大安法师:是「万修一二去」还是「万修万人去」

马祖道一禅师广录
【推荐】圣严法师《心胸开朗,就不受环境局限》

【推荐】往生净土不能存侥幸心理
诵得此偈,能闭地狱门

如来的身光,每一道都有大功德

吾今此身,父母遗体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