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相与无相之并称。即有形相者,称为有相;无形相者,称为无相。有相亦即指有形相而能与他物区别者。又一般以会生灭变化之事物为有相,故有相亦称有为法。无相为“有相”之对称,然有时则指超越有、无二相之空而言。据大智度论卷六十一所举,无相有假名相、法相、无相相等三种相,以此三相皆无所得,故称无相。

又依据相对、差别之原理而立者,是为有相;而依据绝对、平等之空理而立者,是为无相。依此,而有所谓有相教、无相教;有相行、无相行;有相观、无相观;有相善、无相善等分别。

净土宗将阿弥陀佛之西方净土,以位置及清净之形像表示之,称为有相净土。然若根据无色无形之空理,而认为宇宙之一切即是净土者,则称为无相净土。

密宗对有相、无相二者,有深浅二种不同的解释。(一)浅略者,谓以凡夫之认识,可以明确的指认诸法之形相者,是为有相;而诸法之本质为空,无形无色者,是为无相。(二)深秘者,谓一切万法各自本来之形相,分明而住,是为有相;而在一相之中具足一切相,然又不留一相者,是为无相。

天台宗将安乐行分为有相、无相二种:(一)有相安乐行,即不入禅定三昧,一心诵念法华经文者。(二)无相安乐行,即以法华经之妙理,修一念三千之妙观者。又禅宗主张教门为有相,禅门为无相。

此外,就诸佛之身相而言,若以佛身为三十二相、八万四千之相好者,称为有相佛;若以佛身为理体空寂、无色无形者,称为无相佛。一般以诸佛之法身为无相,报应身为有相。然关于法身为有相或无相之说,诸师看法不一。

盖一切万法以其各自之性,形成宇宙中森罗万象之面貌,然此种“有相”,因其生灭变化无常,本质为空,故非实有。若不执着此一有形之境界,则可入于涅槃之无相境界。然若以般若智慧观照实相之真理者,则可超越有相、无相之别,而体达二者乃相即相入,圆融无碍之理。[大宝积经卷五、大日经卷七、大乘起信论、十二门论观相门、大智度论卷十八、法华经玄义卷十上、往生论注卷上、卷下、安乐集卷上、卷下] p2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