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一卷。唐代窥基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七册。为注释鸠摩罗什所译之阿弥陀经。计分七门:(一)明示弥陀佛身通于报化二身,登地菩萨见佛之受用身,地前菩萨及凡夫唯见应化身。(二)就佛土说法性土、自受用土、他受用土、变化土等四种。(三)论不退转义。(四)叙偏赞之心,引用随愿往生经之说,谓若十方皆有净土,众生之心则便慢缓;若唯显示一处,心即殷重,故独赞西方。(五)略述体性,净土以佛及菩萨之唯识智为体。(六)叙述部类多少,宗趣所明。(七)判释本经文义。

(二)全一卷。新罗沙门元晓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七册。亦为注释鸠摩罗什所译之阿弥陀经。初述大意,谓此经乃佛出世之大意,人、天等四辈入道之要门,耳闻经名则入一乘而无返,口诵佛号则出离三界而不还。次释经宗致,谓此经直以超过三界、二种清净为其宗,令诸众生于无上道得不退转。复次解释本文,以正宗分中多善根福德因缘发菩提心为正行,而以一至七日执持名号为助行,由此乃得往生。 p3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