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智慧之光。智慧能破无明之闇,故以光喻之。

(二)梵名 Jñāna-prabhā。中印度摩揭陀国人。玄奘西游入印时,为住于那烂陀寺之学僧。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七所载,师为戒贤门下之上首,博学多闻,精通大小二乘与四韦陀等外典,五印学者皆宗之,并继戒贤为那烂陀寺长老。又因师习半教,不致力于大乘方等经典,故玄奘曾诃责之;于曲女城大会时,亦为玄奘所挫。 据华严经探玄记卷一载,那烂陀寺有戒贤、智光二大论师对峙。其中,戒贤承无著、护法之说,依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等,立有、空、中三时教判,以法相大乘为真了义。智光则承龙树、清辩之空宗,依般若、中观等,立心境俱有、境空心有、心境俱空三时教判,以无相大乘为真了义。大乘起信论义记卷上、十二门论宗致义记卷上等,亦皆以师为中观派学者,别立三时教判,与瑜伽派之戒贤相抗衡。此二说不同,是否同为一人,因其事迹不详,故二说并存。[华严经疏卷二、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七、翻译名义大集、大乘佛教史论]

(三)(?~1435)明代译经僧。山东武定人,俗姓王。字无隐。又称西天国师。十五岁出家,礼印度迦湿弥罗国板的达萨诃咱释哩国师,学三密神咒及传声明记论之旨。洪武二年(1369)游五台山,感文殊菩萨现相。帝闻其名,召至钟山,请其师板的达译四众弟子菩萨戒。十七年(1384),奉诏出使西域,宣扬圣化,谒见麻曷菩提上师,传金刚鬘坛场四十二会。既归再往,丕着懋勋。永乐四年(1406),奉诏入藏迎大宝法王。归国后,诏住西天寺;十五年(1417),诏住北京崇国寺。仁宗时,赐“圆融妙慧净觉弘济辅国光范衍教灌顶广善大国师”之号。宣德十年示寂,世寿不详。译有显密经义及所传心经、八支了义真实名经、仁王护国经、大白伞盖经等。[补续高僧传卷一]

(四)(1889~1963)江苏泰县人,俗姓孙。字文觉。十三岁礼玉成和尚出家,十七岁依宝华山皓月和尚受具足戒。光绪三十二年(1906),就读扬州天宁寺佛教中学。三十四年,入南京祇园精舍,与仁山、太虚二尊宿同学。宣统三年(1911),师与二宿发起佛教革新运动,拟改金山江天寺为学校,遭反对而未果。民国二年(1913),回泰县创办小学,培育僧才。

六年,随月霞南北讲经,曾任九华东崖寺住持。月霞示寂后,更从冶开参究,历时三载。十年,掩关于泰州,专攻华严。十二年,受聘为焦山定慧寺监院。十八、十九两年赴香港讲普贤行愿品。

二十二年任定慧寺住持,翌年,创立焦山佛学院,培育弘法人材甚伙。二十六年抗日战起,日寇焚定慧寺,师坐镇指挥,援救得法,未伤一人,而大殿、藏经楼犹得保存。其后返乡,从事抗日宣传,创立福田工读社,以生产报国。三十八年来台,初寓十普寺,讲遗教经。四十年,弟子南亭创设华严莲社,迎请长期供养。历讲大乘诸经,发起华严供会,筹募奖学基金,济助社友,接引青年,皈依达数千人。师平昔修持严谨,除阅经礼佛静坐常课外,每冬必打个人“静七”四十九日,数十年未间断。师身体素弱,食睡甚少。五十二年三月示寂于台北,世寿七十五。著有华严大纲、妇女学佛缘起等。

(五)日本三论宗僧。河内国人,俗姓锄田。从智藏学三论,兼修净土。曾命画工绘出其所感见之净土图相,世称智光曼荼罗。于元龟年间(1570~1573)示寂,生卒年与世寿均不详。凝然以师为日本净土六祖之初祖。 p5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