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教,即三藏教,为小乘教之别称;略,指阶级次第。藏教七阶,即三藏教菩萨修行之次第。据大明三藏法数卷三引天台四教仪集注载,三藏教菩萨修行至佛果,须经历七个阶段。即:(一)四弘誓愿,即观苦、集、灭、道四谛之境而起(1)众生无边誓愿度,(2)烦恼无尽誓愿断,(3)法门无量誓愿学,(4)佛道无上誓愿成等四弘誓愿。(二)三祇修六度,谓菩萨既已发心,于三阿僧祇劫勤修六度之行,得本愿满足。(三)百劫种相好,谓于百劫中,种诸相好之因,以百福德成就一相好,至三十二相具足,而得身庄严。(四)六度相满,即修行六度之相圆满,如世尊在因位时,勤修种种善行。(五)兜率降生,谓为补佛处而出世度生,即自兜率天降生人间,以补佛处。(六)降神出家,谓厌生老病死之苦而欲脱离,故求出家,入山修道。(七)菩提树下成道,谓于菩提树下降服魔军,安坐不动,而成佛道。 p6609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譬喻)以喻菩萨,声闻,阐提之三种。涅槃经三十三曰:善男子!如三种田:渠流便易,无诸砂卤瓦石棘刺,种一得百。...(经名)一卷,唐义净译。初为五比丘说苦空无常之义。亦出杂阿含经第二卷。...【自性身】 p0597 摄论三卷十四页云:此中自性身者:谓诸如来法身。一切法自在转所依止故。 二解 成唯识论...(流派)亦作婆苏富罗部,婆蹉富多罗部。梵音Vatsiputriyāḥ,译曰犊子部,可住子部。...(术语)森罗万象历然谓之有。其实体空虚谓之空。...谓内秘菩萨为自利利他之大行而外现小乘声闻自利之相。此因菩萨知众生畏于大智而乐闻小法,故作声闻、缘觉等二乘人,...【烟】 p1254 瑜伽八十八卷十页云:爱、说名烟,何以故?爱犹如烟,令心扰乱,不得安隐。是故名烟。...【慢】 七慢之一。即比较自己与他人之高低、胜劣、好恶等,而生起轻蔑他人之自恃之心,称为慢;亦即轻蔑、自负之意...【牛头旃檀】 或云此方无故不翻。或云义翻与药,能除病故。慈恩传云:树类白杨,其质凉冷,蛇多附之。华严云:...(术语)天台所说。依法华法门之意,究佛世尊化导始终之三益法相也:一种者,众生最初蒙佛之善巧,下佛道之种也。二...(术语)利益众生也。心地观经七曰:如是四行趣菩提路利生根本。寄归传二曰:修行利生之门,义在存乎通济。...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统诸佛降灵之本致也。蕴结大夏,出彼千龄。东传震旦,三百余载...正法念处经叙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万殊,名盖众名之假,生非有生之实。然则修促共尽,小大同期,而金字丝编、缃...
宾头卢,此云不动,名也。颇罗堕,此云利根,姓也。别译云宾度罗跋啰堕阇。《弥陀略解圆中钞》 这位尊者,宾头卢是...
你要想学《楞严经》,放下识心,放下一切执著。就像一张白纸,原来什么都没有,你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如果你原来有些...
第一个方面,人体新陈代谢是凌晨四点钟开始就加速,一直到下午四点钟是最高峰,以后新陈代谢就比较慢了,如果你晚上...
天下有极惨极烈,至大至深的祸害,动辄让人丧身失命,而有人却偏偏喜欢去做,以身殉之,至死不知悔改的,那就是色欲...印光大师是现代著名高僧,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大师一生常以书信法语开示弟子,告诉弟子往生净土的修证方法和为人处...
如果我们跟全圆的华严经比较就会发现无量寿经也全体具足着华严的境界,华严在事法界当中,前面的事法界、理法界、理...
念佛乃诸法之要,孝养为百行之先。孝心即是佛心,孝行无非佛行。欲得道同诸佛,先须孝养二亲。故赜禅师云:孝之一字...
人有竞争之心,绝非错误。竞争之心,至少能够体现人的心有志向、身有勤勉。我熟识的一位出家师父说,佛门事繁,不谈...
藏教七阶
【佛光大辞典】
上篇:藏教 | 下篇:藏理 |
(名数)一色欲,二形貌欲,三威仪姿态欲,四言语音声欲,五细滑欲,六人想欲。此六法能起人之贪欲心,故称欲。见智...
三田
五蕴皆空经
自性身
跋私弗多罗部
有空
内秘
烟
慢
牛头旃檀
种熟脱
利生
【大藏经】【注音版】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大藏经】妙法莲华经
【大藏经】正法念处经

宾头卢颇罗堕尊者的故事

想学《楞严经》,要先放下这些

从十个方面说明过午不食的利益

【推荐】《欲海回狂》普劝受持流通序
印光大师法语的人生哲理

众经之王--华严经的不思议功德

念佛乃诸法之要,孝养为百行之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