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释氏要览 > 正文
指沙弥、沙弥尼之十戒,与比丘、比丘尼之具足戒。以此二种戒为出家众所持者,故称出家二戒。然若谓“出家戒”,则仅...(地名)国名。译曰常满。见修行本起经下。...梵语 avijapti-rūpa。又作无表业、无作色、假色。或单称无表、无作、无教。为“表色”、“表业”之对称。俱舍七十...【正等持】 p0502 显扬二卷十五页云:八、正等持。谓于修道中,乃至思惟诸谛故;又依三道,于所修中,正念摄故;心...(经名)佛说灌顶王喻经,一卷,宋施护译。以三种之灌顶王为喻,而说三种之比丘。...【业粗重】 p1218 杂集论十卷十三页云:业粗重者:谓有漏业习气。...(术语)过正午不食曰斋,持斋谓受持斋法而不违越也。释氏要览曰:斋,起世因本经云:乌脯沙陀,隋言增长,受持斋法...(术语)广大圆满之觉,言佛智也。圆觉经曰:一切众生欲泛如来大圆觉海,先当发愿勤修二障。又障尽愿满便登解脱清净...唐代石霜庆诸禅师(807~888)之法嗣九峰道虔,以石霜生前开示学人时所常说之七语句来勘验首座,并认为此七句乃学人...【受蕴相】 p0726 集论一卷二页云:受蕴何相?领纳相是受相。谓由受故,领纳种种净不净业诸果异熟。杂集论一卷...亦名:雨浴衣尺量 含注戒本·九十单提法:“若比丘,作雨浴衣着在雨中洗浴故也,当应量作。是中量者,长佛六磔手,...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及馀无量众俱,前后围遶。 尔时长老舍利弗即从坐起,偏袒右肩,右...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与大比丘僧六万二千人俱,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 佛告无尽意菩...很久以来,我们都以为要吃肉才能得到营养,动物都是生来给人吃的,因此有许多人听到吃素时,第一个反应就是:吃肉有...
极乐世界的解脱功德,我们简单提出三点: 第一、随愿闻法: 极乐世界听闻佛法是─随其志愿,自然得闻。他不一定要到...
说到开示,讲来讲去,都是剩语,因为讲不出什么新鲜的东西来。讲出来的都不是禅。禅是靠每个人自己去修行,去体验的...环境污染、电脑辐射、不良饮食习惯等都有可能导致人体产生各种生理垃圾,毒素长期在体内堆积,则会引发记忆力减退、...我们再看第二段,用诸妄想。这是关键点。 我们今天生死的根源,就是我们的心没有安住在清净的光明的本体,而安住在...
问: 请师父开示,念佛三昧是否就是安住一念心性? 净界法师答: 念佛三昧,得看他有没有理观。如果他没有理观,念...
帝王中信佛的不少,其中尤其以梁武帝、顺治帝为最,舍身出家。 有人说,这两位是,他们的境遇有其特殊性,毕竟他们...
若一有怕死的心,便永远在生死轮回中受苦,永无出苦的时期了。印光法师《示华权师病中法语》 如果一有怕死的心,便...
别体三宝
【释氏要览】
此有二宗。初小乘说。丈六金身。是佛宝。四谛十二因缘生空教。是法宝四果缘觉是僧宝。次大乘说。三身如来是佛宝。二空教是法宝。三贤十圣是僧宝。
上篇:布萨 | 下篇:禅杖 |
(术语)闲者安也。于人天趣中无障难者,谓之诸闲。堕于难处者,谓之不闲。无量寿经上曰:济诸剧难,诸闲不闲。义寂...
出家二戒
阿奴摩
无表色
正等持
灌顶王喻经
业粗重
持斋
大圆觉
石霜七去
受蕴相
雨衣尺量
【大藏经】右绕佛塔功德经
【大藏经】悲华经
【大藏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杨梓茗居士《肉食之害》

从极乐归来的菩萨是非同小可的

修一切法门都离不开观心
五种排毒食物
生死轮回的根源

念佛三昧是否就是安住一念心性

学佛可以解脱众生之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