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释氏要览 > 正文
(名数)有十种之妄惑,缠缚众生,不使出生死,不使证涅槃,故名十缠:一无惭、二无愧、三嫉、四悭、五悔、六睡眠、...(术语)菩萨乘十地之第六地。真如净性显现之位。最胜般若显现之位。楞严经八曰:无为真如,性净明露,名现前地。唯...梵语 trayah samādhayah,巴利语 tayo samādhī。又称三三摩地、三等持、三定。指三种三昧。三昧,禅定之异称。依...(术语)法相宗所立。观万法唯识之理,有由浅至深之五重。...指次第成行而不错乱之树林。阿弥陀经(大一二·三四六下):“七重行树皆是四宝。”阿弥陀经通赞疏卷中(大三七·三...【色聚有增有减】 p0570 瑜伽三卷三页云:又由依止色聚种子功能故,若遇相似缘时;或小聚无间,大聚生;或大聚...(术语)Srota-āpauna,具称须陀般那,窣路多阿半那,窣路陀阿钵囊。旧译入流,至流,逆流,沟港等。新译预流。声...现量、比量、圣教量之三量,加譬喻量,称为四量。譬喻量,即以譬喻方式显示教法,如谓“人生之无常,犹如水泡之无常...(器物)四天王供养释迦牟尼佛之钵也。长水金刚纂要刊定记曰:梵语钵多罗,此云应量器。是过去维卫佛钵,龙王将在宫...【随业转法】 p1367 品类足论六卷六页云:随业转法云何?谓若法,与思一生一住一灭。此复云何?谓一切心心所法,除...【救】 因明学用的术语,双方辩论时,一方为了成立自已的论点,当一个论据被对方驳倒以后,另举出另外一个论据,此...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楞严咒注音版...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
有问:念佛不能一心,当作何方便? 菩萨曰:汝但息想定虑,徐徐念去。要使声合乎心,心随乎声。念久自得诸念澄清,...社会的日益腐败,与天灾人祸的不断,根本因素都是众生没有好好守护菩提心的缘故,因为自私,我们宁可伤害别人,因为...
然于佛法,各人当有理解与行为之简明标准,庶可无所歧疑而自度度他。 修学佛法有二:一、理解,二、行为。以理解贯...
在佛教的名词里,五眼是指肉眼、天眼、慧眼、法眼和佛眼。我今天想引用这几个名称,来和诸位研讨一些佛法。首先我要...
不如法的念诵,就好像从前的留声机(一种通过唱针在旋转的圆盘或圆筒上的螺纹中移动来放声的装置),它的机关并不紧...
过去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天,对比丘们开示:如果比丘成就三法,现世就能得到安稳快乐,如此精进用...
处士逃名远市阛,此身清隐翠微间。 平分岭上半边月,高枕床头一片山。 白屋安贫终暂计,夕阳归路岂知还。 莲华佛国...感冒虽不算什么大病,但不注意防治可能引发其他多种疾病,所以有人称感冒为百病之源。俗话说得好:晚治不如早治,早...
持盖
【释氏要览】
律云。跋难陀比丘持大盖行(似今凉伞也)诸居士遥见谓是官人。皆避道。及近元是比丘。乃讥谦之。佛乃制戒。不应持大盖。若天雨即听(字平声即开许也)。
上篇:出家三法 | 下篇:出家五法 |
1、佛菩萨神通广大,能现种种之身向人说法。 2、借己身做例子来劝人。...
十缠
现前地
三三昧
五重唯识
行树
色聚有增有减
须陀洹
四量
多罗佛钵
随业转法
救
【大藏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藏经】楞严咒注音版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

【推荐】念佛不能一心,当作何方便
从根本上消弭战争

学佛之简明标准

何谓五眼

【推荐】念诵太过熟溜或不利于修行

成就三法得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