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王经云。有三事。常在安隐。谓不刚硬。不谀不谄。除贪嫉。见人得供养。代其欢喜。
佛教词典 > 释氏要览 > 正文
位于韩国全罗北道井邑郡。灵隐祖师于百济武王三十七年(636)开创,初名灵隐寺。及至李朝时代明宗王二十二年(1567...【忍】 忍者忍耐,忍耐违逆之境而不起嗔心;又安忍也,安住于道理而不动心也。《瑜伽师地论》曰:‘云何名忍,自无...【所行具足】 p0739 显扬七卷二页云:所行具足者:谓五处非苾刍所行。何等为五?一、唱令家,二、淫女家,三、...(术语)三宝之一。佛者觉之义。能自觉,又使他觉,自他之觉行穷满者名曰佛。是为世之真宝,故称佛宝。佛宝有同体别...【证自证分】 p1438 成唯识论二卷十七页云:复有第四证自证分。此若无者,谁证第三。心分既同;应皆证故。又自证分...(杂语)又作薄迦。译曰章。又曰言。俱舍光记五曰:梵云缚迦,唐言章,诠义究是,如说诸行无常等章。义林章一本曰:...【三十七觉分】 p0201 俱舍论二十五卷十二页云:道亦名为菩提分法。此有几种?名义云何?颂曰:觉分三十七。谓四念...(杂语)佛灭后百年,在吠舍离城为第二结集之贤圣也...(术语)三缘之一。思惟离人我相一味平等之法理也。例如慈悲。深见诸法因缘生之理而起平等之慈悲谓之法缘之慈。涅槃...亦名:三小众杀戒在初之义 行宗记释云:“初释,上句,明同俗,五、十两戒,并具戒方便故;下明异僧,才沾有愿,故...(经名)大乘大集经之别名。六十卷,大集经之须弥藏分是也。...闻如是: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释氏精舍,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九月本斋一时毕竟,从神室出,往至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晚课蒙山施食仪...优婆塞戒经...
唐朝蕲州双峰山道信禅师,承璨禅师后。其信禅师,再敞禅门,宇内流布。有《菩萨戒法》一本,及制《入道安心要方便法...
有种情况,也是我们这现前一念心,由于我们开始修行转业,使这个境界来报,果报不定的时候,忽然你发心退转了,也不...
【原文】 问曰:或有人言,大乘无相,勿念彼此,若愿生净土,便是取相,转增漏缚,何用求之? 答曰:如此计者,将谓...
张先生享齐人之福,娶了两个老婆,大老婆年纪比较大,小老婆年轻貌美。他为大小老婆各买了一幢别墅,大老婆住在东街...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要按照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方式去做。只管自己埋头苦干,为边上你认为不能干的人拾遗补漏,把他们...
此句出自度门神秀禅师的示众偈: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将心外求,舍父逃走。 大家都知道神秀禅师跟六祖惠能是同门,...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凉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这是布袋和尚的一首经典禅诗。这首禅诗,布袋...
三宝物分佛物、法物和僧物。 佛物有供养物、受用物、献佛物、施属佛物四种。 供养佛物有:香、花、灯、幡等。 受用...
在众安乐行法
【释氏要览】
瑜伽论云。终不嗤笑。轻弄于他。令他赧愧不安稳住。终不现前。毁他所爱。赞他非爱。非情交者。不吐实诚。不屡希望。知量而受。若先许应他饮食等终无假托不赴先期
上篇:支郎 | 下篇:支提 |
(术语)梵名三摩呬多Samāhita,译曰等引。定名也。在定心专注之性曰等引。等谓身心之安和平等也。人若修定则依定...
内藏寺
忍
所行具足
佛宝
证自证分
缚迦
三十七觉分
七百贤圣
法缘
沙弥等三小众杀戒在初之义
大集须弥藏经
【大藏经】佛说罪福报应经
【大藏经】【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大藏经】【注音版】优婆塞戒经

净慧法师: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

卖斋立毙的故事

破除大乘无相的邪知见

手上的戒指,未必能保证白头偕老
生活处处是佛法

将心外求,舍父逃走
退步原来是向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