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释氏要览 > 正文
【劫初有情】 p0705 瑜伽二卷十三页云:如是器世间成已有诸有情、从极净光天众同分没,来生此中。余如前说。此...(杂名)又作迦利沙那。两目名。起世经七注曰:半迦利沙,隋言半两也。楞伽经曰:迦利沙那。梵Karṣa,Karṣaṇa。...【断想】 p1414 发智论一卷十九页云:云何断想?答:除爱结,余结断诸想解,名断想。...四大是地水火风,为一切万法的原素,一切万法均由此四大合成,四大分散,万法即归于坏灭,四大所成的一切法,都没有...(?~776)唐代不空三藏之俗家弟子。任京城寺观修功德使、知军事上柱国凉国公。天宝十三年(754),在甘肃武威从不...【十智】 p0100 瑜伽一百卷二十页云:复有十智,能觉一切所知境界。谓法智、类智、若世俗智、 若他心智、若苦等智、...于诸法生欢喜之禅定,称为欢喜三昧。即安住此三昧,能受诸三昧之喜悦。大智度论卷四十七(大二五·四○○上):“欢...天台宗以酪譬喻第二时的小乘教,为五味之一。...指三种所依。于,所依之义。三论宗嘉祥大师依三种所依而立三种二谛,即:(一)本于二谛,即空有二谛,乃佛出世前已存...密教观法之一。即依序观本尊之种子、三昧耶形及尊形。又作种子三昧耶形尊形观、种三尊缘起观、种三尊转成观。真言密...(书名)大乘修行菩萨行门诸经要集之略名。...(龙藏本)...(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礼佛大忏悔文...
做为一个修行人,每天有几件事不能忘记,就是佛教讲的正知、正念。 第一是要知道人身难得, 就是我们得到这个人身非...
人身难得而易失,三途时长而苦重 深心誓出爱欲海,念佛顿断生死流 修念佛求生净土一门,目的是要这一生就了脱生死,...一般凡夫,多多少少都会恩将仇报、过河拆桥。别人对我们有恩,我们却把他当仇人看,对方不帮我们忙还好,帮了忙之后...
【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祇劫。于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于...从前,有一位画家想画出一幅人人见了都喜欢的画。画毕,他拿到市场上去展出。画旁放了一支笔,并附上说明:每一位观...
了知六道众生都对我们有恩德,这是一个全新的观念。所以我们就得要尊重一切众生,要报一切众生的恩,在菩萨眼里,就...
佛陀广开法门,希望弟子能通达佛知见、力行佛本怀之法。阿难尊者见这么多佛弟子当中,有人闻法得益,却也有人无法了...
我们如果修行念佛法门,奉行净业三福,但为世间的尘劳业缘所夺,不能专注在念佛法门上,这是我们的业障。这个业障实...
出家正因
【释氏要览】
宝雨经云。于如来教中。正信出家。非因王力所逼。不为贼抑。不为负债。不怖不活邪命出家为希求正法以信出家。
上篇:作法 | 下篇:道德 |
(堂塔)释迦氏之宫殿也。法华经涌出品曰:如来为太子时出于释宫。...
劫初有情
迦利沙
断想
四大本空
李元琮
十智
欢喜三昧
酪味
三于
种三尊观
菩萨行门诸经要集
【大藏经】【注音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大藏经】【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大藏经】【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修行人每天有几件事不能忘记

深心誓出爱欲海,念佛顿断生死流
圣严法师《知恩报恩为先》

念诵这部经所得的功德,是尽虚空遍法界的
你无法让所有的人都满意

幸毋相忘众生恩

凭一只死鼠致富的乞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