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衡云。成名之谓道。立身之谓德。
佛教词典 > 释氏要览 > 正文
【超越生】 p1171 瑜伽十五卷八页云:超越生者:谓上地诸根、于下地境,已生等、如前说。是名超越生。...戒本疏·总辨广略二教:“定相中。(一、列示四略)略教有四:初彰过门,略如诃欲中如火如刀等。二、止观门,略如劝...(譬喻)身譬车,识比牛。智度论十九曰:如车有两轮,牛力牵故。能有所至,二世因缘,以成身车。识牛所牵,周旋往返...为文殊菩萨之本地名。又称龙种净智尊王佛、龙种上佛、龙种尊、龙尊王、龙尊。异称甚多。[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心地...(术语)是即有漏果报之四相,谓之苦谛四行相。苦空无常无我者旧译。新译谓之非常苦空非我。俱舍论二十六曰:苦圣谛...(一)梵语 ksama。意译悔、忍恕。谓乞请他人忍恕自己之罪过。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八(大二三·六六五下):“诸人...(1564~1636)明代僧。又作大慧。浙江仁和人,俗姓邵。字灵源。壮岁即四处参访名德,精研法相唯识之学。五十七岁时...【见处与非见处】 p0643 大毗婆沙论一百三十八卷十一页云:见处是何义?答:此增语所显有漏法。非见处是何义?...【佛陀多罗】 唐云觉救。罽宾人也。于白马寺译圆觉经。...又名中有,即人死后尚未投胎之前,有一个微细物质形成的化生身来维持生命,此化生身即是中阴身。此中阴身在最初的四...以云比喻生死之暗昧。佛教以惑、业、苦等三道为生死流转之因果,此三道能遮覆本性,犹如云能覆盖虚空之日月。无量寿...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ye) 南(nan)无(mo)达(da)摩(mo)耶(ye) 南(nan)无(mo)僧(seng)伽...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谐偶者,有衰耗不得谐偶者,云何不等耶?愿佛天中天,普为说之。...
大文为三:初总标,二别明,三结叹。 今初: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不论在家出家,但是归依于佛...
(寂天菩萨著 达瓦次仁译) 假如你的仇人遇到了倒霉的事时,你采取幸灾乐祸的态度有什么价值呢?你诅咒人家并不能使...
现在社会上的道德观念很差,当官的有几个安稳不出问题的?他们就是私心太深,贪心太重,自私自利,贪图享受。所以我...1.对于过去失败或未做的事情不要有内疚感。 2.提醒自己为重要的事情留出时间。 3.尽量早睡早起。 4.不要长时间看电...
【原文】 人恒病执着,然亦不可概论。良由学以好成,好之极名着。羿①着射,僚②着丸,连③着琴,与夫着弈者至屏帐...
人生什么是苦?什么是乐?根本没有一个标准可以衡量,苦乐的感觉因人而异,它只是个人的感受而已。有人说:「人生真...
感应有四种:显感显应、冥感冥应、显感冥应、冥感显应,它有这四种。这四种是谈我们宿世的善根和今生的情况。 显感...问: 如果佛性本俱,是过去本俱,是现在本俱,还是未来本俱?还是本来如是,只因一迷一想之间就堕落边离,而失佛性...
道德
【释氏要览】
八正圣道七支戒德表里具足之称也
上篇:出家正因 | 下篇:大乘 |
位于塞北察哈尔张北县张家口之西赐儿山麓。寺宇巍峨,有殿庑数十楹。山门内有冰洞、水洞,冰洞虽炎暑而不化,水洞则...
超越生
略教相
识牛
龙种上智尊王佛
苦空无常无我
忏摩
大惠
见处与非见处
佛陀多罗
中阴身
生死云
【大藏经】【注音版】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藏经】十小咒注音版
【大藏经】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蕅益大师《八大人觉经略解》

像供奉佛法一样地供奉仇人

尽量宽阔,悠悠生死
节约时间的20个方法

执滞之著不可有,执持之著不可无

佛陀僧团论苦的根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