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修清规·亡僧》云:“直灵行者每日上粥饭。”
佛教词典 > 禅林象器笺 > 正文
相对于“所化”一词,即指能教化他人者。一切众生皆为受教化者,对此而言,能教化一切众生之佛、菩萨,称为能化。(...【鼻识所依】 p1279 瑜伽一卷七页云:彼所依者:俱有依、谓鼻。等无间依、谓意。种子依、谓一切种子阿赖耶识。...梵语 mada,巴利语同。音译末陀。心所名。俱舍七十五法之一,唯识百法之一。谓不对他人,而仅对自己之种性、色力、...(术语)玄义九下说用玄义中,于本迹二门各明十义。其中本门之十义,名十重显本:一、破迹显本。二、废迹显本。三、...(术语)因果次第而不断绝也。有为法无一常住,世人但认因果连续为常住耳。俱舍论四曰:何名相续,谓因果性。...何等见至补特伽罗?谓随法行已至果位。...【依三自性立三种空】 p0771 显扬十五卷十八页云:论曰:依止遍计所执等三种自体,如其次第,立三种空。一、无...唐代僧。初居山野,持诵观音。贞观(627~649)年间游学京邑,感一异鹿,抚而驯伏,遂豢养之。常乘此鹿,以三论之文...(术语)宝生如来四亲近之第四,金刚笑菩萨也。使一切有情诸根得无量之安乐悦意,故名常喜悦根。见金刚顶经一。...【断随烦恼有五种对治】 p1417 瑜伽六十二卷十三页云:谓勤修习内心寂静奢摩他行诸苾刍等,为欲断除诸随烦恼,应知...为心王、心所之异称。以心王、心所皆有所缘之境,故称有所缘。所缘,谓心识攀缘寄托之境界,如眼识缘于色,耳识缘于...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菩萨众,及大诸天、帝释天王、大梵...(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真未?答曰:未得;不还未也。问曰:和上道高名远,何以不至乎?...佛说盂兰盆经...问: 师父,修行是注重形式重要,还是不注重形式重要呢? 慧广法师答: 首先要告诉你,两者对修行都重要。但更加重...
大家念佛的时候要观想:生老病死苦。 生老病死苦,这四种是根本。我们这几天尽讲行,行的时候应常念:人终究是会死...我们上一次谈的是生死的问题,今天我们讲的是《六祖坛经》的般若品第二,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本性上的东西,这个是修行...第一篇 智慧之眼 ■.智者多闻 多闻令志明,已明智慧增; 智则博解义,见义行法安。 法句经.多闻品 多闻是博闻强记,博...
每一个人的色身,他的感受、想,他的取向--行--造作,识--了别,每一个人的生命的色心的活动状态,不会完全一样,这...
普贤十大行愿是修学大乘佛法的基本准则。普贤十大行愿,约因来说,就是正因佛性(即上求佛道、下化有情的大菩提心);...
读诵大乘经典,这是我们净业三福的一个重要的科目。正因为我们通过读诵大乘经典,才能建立正知正见。读诵的过程当中...问: 在这个斗诤的世界里,如果太善良是会被欺负的。我们不可能百依百顺,不管是怎么样都会自我保护。怎样算是恒顺...
直灵行者
【禅林象器笺】
上篇:知库 | 下篇:知寮 |
由修禅定所得五种功德之一。修习禅定,破除烦恼有浅深次第,可分为五:地轮三昧、水轮三昧、风轮三昧、金沙轮三昧与...
能化
鼻识所依
憍
十重显本
相续
见至补特伽罗
依三自性立三种空
元康
常喜悦根大菩萨身
断随烦恼有五种对治
有所缘
【大藏经】佛说百佛名经
【大藏经】杂譬喻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修行是注重形式还是不注重形式呢

你得念生死苦,功夫才用得起来
慧律法师《六祖坛经第二品随缘开示》
圣严法师《智慧100》

【推荐】凡夫最大的毛病,就是认为身心世界是真实的

普贤菩萨十大行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