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指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第四十四之愿。无量寿经上曰:“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欢喜踊跃,修菩萨行,具足德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义寂云:闻名令得具足德本愿。静照云:具足德本愿。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1563~1635)韩国李朝时之隐逸僧。全罗道万顷县人,俗姓调意。号震默。七岁披剃后入全州凤栖寺习内典。一生特立独...【阿毗达磨自性】 p0778 大毗婆沙论一卷七页云:问:阿毗达磨自性云何?答:无漏慧根以为自性。一界、一处、一...金刚语,梵名 Vajra-bhāsa,音译嚩日啰婆沙。西藏名 Rdo-rje brjod-pa。密教金刚界三十七尊中,十六大菩萨之一,...子题:毗尼、律、尸罗、戒、波罗提木叉、处处解脱、犯不犯轻重等法、不律仪、解脱、恶律仪、恶戒、受恶戒 行事钞·...(974~1020)北宋浦城(福建建瓯)人。字大年。少时以文章名世,太宗尝召入面试,叹为神童。真宗时,历任翰林学士...(术语)劫初诸说上,皆有万名,众生渐钝,则减为千名(如帝释之千名),众生弥昧,则减为百名,众生更愚,则减为今...梵语 bhava,巴利语同。即存在、生存之义。于佛教典籍或各家主张中,“有”之使用范围极广,其意义与分类亦有多种不...指记录住持私有财产之簿册。衣钵亦指僧人之私财。据西岩了慧禅师语录卷末所附之西岩了慧禅师行状所载,师晚年退隐太...(术语)对根本无明而得名。起信论谓众生不达一法界之理忽然妄念微动,谓之根本无明,依此根本无明而起之业相,见相...(杂语)十万为洛叉,十洛叉为度洛叉。...(地名)扶南国之异称。寄归传一曰:跋南国,旧曰扶南。先是裸国,人多事天,后乃佛法盛流,恶王今并除灭,迥无僧众...十善业道经...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僧肇法师所作《宗本》《物不迁》等四论。但末代弘经,允属四依...佛说疗痔病经...
今天我们这个法会是什么法会?报恩法会。报谁的恩?报妈妈的恩。我们今天讲经是讲故事,讲什么故事?就是怎么样的报...
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有人爱拿自己的长处去揭别人的短处,心内意外,优越感不请自来,痴慢孳生不辍,好一个自陷局域...
我们一个人做事,往往在一念之间,首先你要在你内心当中,产生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就是,人生的快乐跟钱没有直接关系。...
外境永远没有错,错在自心。在我进入佛门不久,我的一位师父曾经多次斩钉截铁地对我们强调过这句话,并且反复解释说...
生极乐世界,咱们把它基本的条件掌握住,信心、发愿、念佛,这么三个过程就行了。 一定坚信不疑,念佛要一心诚心地...
相信因果,就会有对一种生命的际遇那种逆来顺受。以前不知道有宿世的善恶因导致今生这样的善恶果,所以碰到逆境失意...华严经云:十方三世佛,同共一法身。 念一声阿弥陀佛,拜一拜阿弥陀佛,即是向无量无数阿弥陀佛前求忏悔,所以念一...
身若无端错行,不如正心安守本份。 口说闲言杂语,不如读诵圣贤经典。 意为精明算计,不如老实积德行善。 害人谋取...
具足德本愿
【佛学大辞典】
上篇:具足戒 | 下篇:具足诸相愿 |
含注戒本·四波罗夷法:“佛言,云何戒羸不舍戒?若有比丘,常怀愁忧,不乐梵行,厌比丘法,意欲在家;便言,我念父...
一玉
阿毗达磨自性
金刚语菩萨
戒之名义
杨亿
十号
有
衣钵薄
枝末无明
度洛叉
跋南国
【大藏经】【注音版】十善业道经
【大藏经】肇论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盂兰盆经》教您怎样报母恩

凡事推因验果,皆可论及过去与未来

内心的善法比外境的物质更重要

外境没错,错在自心

助念一个不念佛不发愿的人,能生极乐世界吗

有了这个观念,就能消解愤怒的情绪
慈舟老法师:念佛即是说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