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诸法之自性本空,故云法性空。仁王经天台疏中曰:“法性空者,性本若不空,不可令共得空,以性本自性故,诸法皆空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不偏于空,也不偏于有,非空非有,亦空亦有,不落二边,圆融无碍,谓之中道。法相以唯识为中道,三论以八不为中道,...脱离束缚而得自在的意思,亦即涅槃的别名。...李通玄,世称李长者,又称枣柏大士,是唐代的华严学者,沧州(今河北省沧县东南)人。青年时钻研易理,到四十余岁时,...梵语 kāma-ogha。谓欲界贪瞋等之思惑,由此思惑而流转于欲界,故称欲流。四流之一。又作欲暴流。欲界之思惑,即见...【无余断三相】 p1075 瑜伽八十七卷九页云:又无余断三相应智。一、由不现行故。二、由界故。三、由事故。不现行者...【憍心所】 此为心所有法中的小随烦恼心所之一.憍者骄傲,由于得到世间名利而骄慢自大。《成唯识论》曰:‘云何为...(术语)五众之一,新译之五蕴,旧译之五阴皆云五众。色众者即色蕴也。智度论三十六曰:色众者是可见法。...【表色】 p0793 瑜伽一卷六页云:表色者:谓取、舍、屈、伸、行、住、坐、卧、如是等色。又云:表色者:谓卽此...亦名:波利婆沙、治覆藏情过、覆藏、别住 行事钞·忏六聚法篇:“治覆藏情过,谓波利婆沙。此方义翻,或云覆藏,或...为“远果”之对称。指接近“因”之果报。又作正果。于内而言,如由业种子所生的一期之身与其死骸,前者为近果,后者...(杂语)又曰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大般涅槃经序 后秦释道朗撰 大般涅槃经者,盖是法身之玄堂,正觉之实称,众经之渊镜,万流之宗极。其为体也,妙存有...至道无难 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 洞然明白 毫釐有差 天地悬隔 欲得现前 莫存顺逆 违顺相争 是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第1讲 第2讲 第3讲 第4讲 第5讲 第6讲 第1讲 诸位法师慈悲,陈会长慈悲,诸位菩萨,阿弥陀佛!好,请放掌。 在...第一:你一定要宽恕众生 。人的一生耗费在干扰别人、伤害别人、毁谤别人、批评别人的时间,超过于冷静下来了解自己...
早上醒来我会用智慧水洗涤脸,让贪嗔的油垢不再污染本来洁白的脸庞;接着用如实语牌子的牙膏洗刷牙齿,清理口腔,令...一、当家庭的啦啦队长(多鼓励),不要当办案的审判官(少斥责)。 二、随时以微笑、明朗的笑容迎接每一位家人。 三...
佛陀的法身功德是有六种的修行过程所成就的,这以下就各自解释。 一,由清净。这第一个就是说,我们希望能够成就佛...
什么叫皈依?就是:必须要空掉自我! 我们能够往生,是阿弥陀佛的摄受,所以你要相信你自己做不到。 为什么要这样思...
《六祖坛经行由品》中,讲述了六祖大师得法的过程,靠打柴为生的卢行者,初次和五祖弘忍大师相见,五祖问:你是哪里...
这个五戒的问题,有两个重点:一个是增长罪业,第二个破坏善根。增长罪业,它的问题来自于这种业力的辗转增盛。因为...
法性空
【佛学大辞典】
上篇:法性宗 | 下篇:法性海 |
(术语)黑色也。大日经疏六曰:黑谓如来寿量常住之身,如是妙身毕竟无像,故作深玄色。其形为八角。不思议疏下曰:...
中道
解脱
李通玄(635—730)
欲流
无余断三相
憍心所
色众
表色
忏僧残波利婆沙
近果
心行处灭言语道断
【大藏经】大般涅槃经
【大藏经】信心铭
【大藏经】【注音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净界法师:菩提心修学述要
慧律法师《减少烦恼的两个原则》

佛教徒的化妆与美容
家庭和谐的十个要点

舍弃自我,依止真如

【推荐】净土宗的思考,永远要把功德归于佛陀

你就是佛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