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数)三界分为九地,一地之修惑,又分九品断之各有无间解脱二道。正断惑之智,谓之无间道,解脱既断了,而解脱惑之智,谓之解脱道。一地之惑有九品,则有九无间九解脱也。新译曰无间道。旧译曰无碍道。间即碍之义,观真智理,不为惑所间碍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杂名)管弦丝竹之声。...教示诸法皆空与人身无常之十种譬喻。(一)以十种譬喻解释诸法为空之理:(1)幻喻(梵 māyā-upama),如魔术师幻化象...梵语 tinduka, tindu, tinduki, tindula,巴利语 tinduka, tinduka。又作镇杜迦、沾牟、斤提、斤茎。译为柿。柿树科...四无碍之一。谓知诸法之义,了了通达而无滞碍。大乘义章卷十一(大四四·六九一下):“知义无滞,名义无碍。” p5...梵语 āsrava-ksaya-jāna-vai?āradya。佛四无所畏之一。又作漏尽无所畏、一切漏尽智无畏。无所畏即自信、确信之意...(一)指如来法身所具有之四德,即:(一)常,谓如来法身其体常住,永远不变不迁。(二)乐,谓如来法身永离众苦,住于涅...【过去界】 p1221 法蕴足论九卷二十三页云:云何过去界?谓过去五蕴、是名过去界。...【施五种补特伽罗皆得现果】 p0861 大毗婆沙论一百五十四卷三页云:复次非但施从灭定起者,能得现果。若施五种...出自北本涅槃经卷二十九,指十六种恶戒。即:(一)为利养而饲养羔羊,肥而转卖。(二)为利养买羊而屠杀之。(三)为利养...即自他共离之四性。四者即:(一)自性,谓如计一念心从根生,即自性。(二)他性,若从尘生,即他性。(三)共性,若根尘...(经名)一卷,宋慧简译。舍卫城僧伽罗摩长者之子,往昔屡出家,今第七次于释迦佛之所出家学道。佛为授止观之法。彼...维摩诘所说经...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般舟三昧经卷上 问事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迦邻竹园中,与大比丘众,比丘五百人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舍卫城中,有位婆罗门的妻子产下一名男婴,不但容貌丑陋,身体还散发出浓浓的恶臭。虽然如此,婆罗门夫妇还是对他疼...
问: 佛教徒为什么不可以在佛像前随便坐呢? 答: 归敬仪云:今有安坐像前,情无敬让,可谓无事受罪,枉坏身心。因...
当我们想要从痛苦当中得到解脱之前,我们一定要先知道为什么会有痛苦。从大乘佛法的因缘观来说,一切业障海,皆由妄...
我们天生的那种抱怨、指责、批判的习性,是一种疾病。此病根深蒂固,非常顽固难除。唯一的办法,就是遇境逢缘不起嗔...别埋怨自己命运坎坷,先检讨自己负面(黑暗)的心念。了解这道理的人,就不会随便放纵自己动坏念头,或负面、黑暗的...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真为生死,发菩提心。深信切愿,持佛名号。 印光大师一生对弟子教化的言...
我们一般人做任何事情,都讲求效果。像我们做生意讲,挣钱了,效果好;赔钱了,效果坏。当你做一件事情,收不到效果...
一元门票灵岩道场 江苏苏州的木渎古镇,乃清乾隆六下江南必经之地,景色秀丽,人文气息浓厚。 古镇外有座灵岩山,山...
九无间道
【佛学大辞典】
上篇:九尊 | 下篇:九会 |
位于四川峨嵋山金顶,其后为金顶正殿。金顶正殿古名永明华藏寺,瓦、柱、门、窗、壁等,皆以铜及合金铸成,为峨嵋诸...
乐音
十喻
镇头迦树
义无碍
漏永尽无所畏
四德
过去界
施五种补特伽罗皆得现果
十六恶律仪
一切性
长者子六过出家经
【大藏经】【注音版】维摩诘所说经
【大藏经】【注音版】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大藏经】般舟三昧经
黎军支证果偿宿业

佛教徒为什么不可以在佛像前随便坐

痛苦是内心引生的,而不是外境引生的

要批评人时咬住舌头
事与愿违时要好好检讨自己的心念

【推荐】印祖一生教化的三十二字箴言

【推荐】信佛后没感应?其实这些都是三宝的威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