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语)凡夫之法师,未见谛者。法华玄义七曰:“凡师弘经。”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为密教不动明王变形之忿怒身。胜军,自在之意。据胜军不动明王四十八使者秘密成就仪轨所言,此明王系大日如来之心所...【无想定与灭尽定差别】 p1094 俱舍论五卷四页云:如是二定差别相者,前无想定,为求解脱;以出离想作意为先。此灭...【无垢友论师】 p1070 西域记四卷十五页云:庵没罗林侧、有窣堵波,毗末罗蜜多罗(唐言无垢友)论师之遗身。论师、...夜摩天,华译时分,为欲界六天中之第三天名。...烦恼所知二障: 一、烦恼障者, 谓执遍计所执实我萨迦耶见而为上首,百二十八根本烦恼,及彼等流诸随烦恼。此...梵名 Buddhāvatajsaka-mahāvaipulya-sūtra。又称华严经、杂华经。乃大乘佛教要典之一。我国华严宗即依据本经,立...恚结者,谓于有情苦及顺苦法心有损害,恚结所系故,于恚境相心不弃舍,不弃舍故广行不善不行诸善,由此能招未来世苦...为八识中之第六识,是依第七识末那为根(意根)生起。所缘的是过去、现在、未来之法尘,发生认识的作用。又意识分为...即得戒与舍戒之并称。又作发戒失戒。发得律仪、不律仪及非律仪非不律仪三种之无表色,称为得戒;反之,舍失所得之戒...【欲界】 三界之一,指有情生存的一种状态。欲界与色界、无色界合称三界。即合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六欲...三小劫者,就现在之第九小劫,而言过去未来之二小劫也。 一、过去第八小劫 无佛出世。 二、现在第九小劫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请佛缘 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时彼南方有一婆罗门,名曰满贤,...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安立大乘三界唯识。以契经说三界唯心。心意识了名之差别。此中...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天龙鬼神无央数,十方诸来菩萨十万人,...
德盛者其心和平,见人皆可取,故口中所许可者多; 德薄者其心刻傲,见人皆可憎,故目中所鄙弃者众。 在今天我们呼唤...
再看欻然,就是起火的助缘。当我们人寿越来越少,进入五浊恶世的时候,虽然我们五蕴含藏了烦恼业力,但是总有人去把...
昔日,佛在迦毗罗卫国的尼拘陀树下教化众生。当时城中有一位长者拥有无量财宝,不可称数。长者娶了一位名门望族的女...吃素有益健康,早经医学的证实,不信请看:台视隔壁的台湾疗养院,凡是送院的病人,一律要吃素。根据统计,吃素的病...
少年念佛正精神,莫待衰迟始问津。 青草半埋红粉骨,黄泉多见黑头人。 献珠龙女疾成佛,访道善财还证真。 一旦无常...
这里在座大多是青年学子。二十年或三十年前,我们来到了这个世界,然后时间的车轮就推动着我们一天天成长。我们读书...佛陀啊,这是我仅有的食物,请您接受我的供养!一位贫穷孤苦的老婆婆,手捧着她刚乞讨得到的大豆,恭敬地来到国王所...在一次法会上,南泉禅师对着众人说,我今天想把自己卖了,不知道在座的有没有人肯买?一个和尚立马就站出来说,那我...
凡师
【佛学大辞典】
上篇:凡性 | 下篇:凡习 |
(术语)说法之音声也。无量寿经上曰:常以法音觉诸世间。法华经譬喻品曰:闻此法音,心怀踊跃。...
胜军不动
无想定与灭尽定差别
无垢友论师
夜摩
烦恼所知二障(二)
大方广佛华严经
恚结
意识
得戒舍戒
欲界
三小劫
【大藏经】撰集百缘经
【大藏经】唯识二十论
【大藏经】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德盛者其心和平,德薄者其心刻傲

攀缘心是怎么生起的

比丘顶上的宝珠缘
为什么要吃素

少年念佛正精神,莫待衰迟始问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