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谓有漏之五蕴也。取者取着之义。小乘有部,总为烦恼之异名,大乘唯识,为贪爱之别名。取著于贪爱之烦恼事物,故名为取,五蕴以烦恼为因而生,故云取蕴(第一义),五蕴常从属烦恼,故云取蕴(第二义),五蕴能生烦恼,故云取蕴(第三义)。俱舍论一曰:“有漏名取蕴。(中略)烦恼名取,蕴从取生故名取蕴,如草糖火。或蕴属取故名取蕴,如帝王臣。或蕴生取故名取蕴,如花果树。”同光记一本曰:“烦恼名取,能执取故。”唯识述记一末曰:“萨婆多中一切烦恼皆名为取,蕴依取生,或能生取,故名取蕴。今者大乘如对法说,欲贪名取,唯贪为体。”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梵名 Himālaya, Himavat, Himavān,巴利名同,西藏名 Gavs-can。雪藏之意。又作雪岭、冬王山。横亘于印度西北方之...(术语)梵网经所说菩萨十戒之一。禁生一切忿怒之心也。...【慢增上补特伽罗】 p1278 瑜伽二十六卷二页云:云何慢增上补特伽罗?谓有补特伽罗、先余生中,于慢烦恼,已修、已...【无间地狱】 p1060 大毗婆沙论一百十五卷十八页云:问:如说能取无间地狱果,何故名无间地狱耶?答:此假立名,假...总云惑障,分叙则一切烦恼。...【陈那】 印度佛教因明论的集大成者,公元五、六世纪时人。据说为南印度香至国人,婆罗门种姓。初习外道教旨,又入...指天魔与外道,为害佛道者。梵网经卷上(大二四·一○○二下):“天魔外道,相视如父母。”[黄檗断际禅师宛陵录]...【有漏因】 指招感三界果报的业因。如五戒十善为善法之因,五逆十恶为恶法之因。此亦相当于四谛中的集谛。...(一)位于南京。东晋永和四年(348),谢尚捐舍自宅改建为寺,称庄严寺,或称塔寺。刘宋时,文帝曾临本寺设斋,后改...【一眼见色二眼见色】 p0016 俱舍论二卷十六页云:于见色时,为一眼见?为二眼见?此无定准。颂曰:或二眼俱时...【我空法有】 此指‘我’为空无而‘法’为实有。此为小乘说一切有部等的主张。众生的肉体乃五蕴假合而成,故无常一...大周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序 天册金轮圣神皇帝製 盖闻:「造化权舆之首,天道未分;龟龙系象之初,人文始着。虽万八千...大佛顶首楞严咒...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生命当中最重大的一件事情,就是人如何面对死亡。中国的五福,其中一福叫考终命。寿终正寝、善终,是五福里重要内容...古德说:出家是大丈夫的事,不是将军宰相所能做得到的。 众所周知,古时的将军可以凭武功平定贼寇的祸乱,宰相可以...问: 为什么一念佛就妄念很多? 大安法师答: 其实不是这么回事,你不念佛照样有妄念。你通过念佛,还知道自己有妄...有一对贫穷的老夫妇,既没有儿女,也没有谋生的技能,羸弱多病,只好乞讨过生活。他们不仅家贫如洗,连居住的地方都...「无常迅速,生死事大」,生死是人生的大患,生死流转的根源,就是「烦恼」。 烦恼,是指一切能污染、易扰乱有情身...
2005年前还没有对佛具备正信,直到2005五一期间,才体会到佛陀的教诲真实不虚,地藏菩萨威神誓愿不可思议。之前,也...
第三课 瞻视病人甲三、说法敛念 说法敛念 是关于如何为病人说法,使他能够收摄正念的方式。其中包括 余人劝导 ,即...
无常吞噬着岁月,太习惯于拥有,就会忽视无常的存在。正如一位大善知识所言:今后我当死,尽人莫不知,日日又不死,...
五取蕴
【佛学大辞典】
上篇:五忿怒 | 下篇:五周因果 |
(地名)毗陵也。荆溪湛然居之。止观辅行序赞曰:毗坛者,即毗陵也。亦云晋陵,今常州也。...
雪山
不瞋恚戒
慢增上补特伽罗
无间地狱
一切烦恼
陈那
天魔外道
有漏因
庄严寺
一眼见色二眼见色
我空法有
【大藏经】大方广佛华严经(80卷)
【大藏经】【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咒
【大藏经】【注音版】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世上最好的临终关怀
请理解出家人的不易
为什么一念佛就妄念很多
粒米大如山
何谓烦恼

【推荐】老鼠托梦昭示邪淫之报

如何劝导病人临终正念不失,得生善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