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共通而说之教也。亦名共教大乘,三乘共教,共般若。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为密教阿阇梨所传曼荼罗、胎藏图像中,列于遍知院之菩萨。其形像为右手覆胸,舒展拇指、食指,屈其余三指,左手持莲...【众生邪执】 p0980 显扬十六卷三页云:众生邪执者:谓于诸蕴,执有有情、作者、受者。...(杂语)三人以上和合之比丘,梵云僧伽。译曰众,众僧为梵汉双举之目。...(动物)转轮圣王七宝之一。为乘驾而感得象之最胜也。...(人名)讳允炆。明太祖之孙,懿文太子之长子,即建文帝也。燕王迫金川门,帝将自尽。王钺曰:先帝升遐时,附一箧,...【四种言教义】 p0446 显扬二十卷六页云:复有四种言教义。一、言定意不定。二、意定言不定。三、言意俱定。四、言...梵语 kapāla。指已烧土器之总称。即由粘土制成固定之形状后再加以烧焙者。瓦,除用于屋顶之外,还可制成有图纹浮雕...(天名)又作提多罗吒Dhṛtarāṣtra,即持国天也。四天王之一。须弥之半,第四层之东。为东方天主,守护东洲,故亦...梵名 āmrapālī,巴利名 Ambapālī。又作庵婆婆利、阿范和利、阿梵和利、阿梵婆罗、庵没罗女、庵罗女、庵树女。...(异类)Paika,又曰半支迦,般止柯,散支,散支迦,般阇迦,德叉迦。八大夜叉之第三,鬼子母之夫也。大日经疏五曰...(一)梵语 smrti 或 smriti,巴利语 sati。心所(心之作用)之名,即对所缘之事明白记忆而不令忘失之精神作用。又作...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菩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数皆...佛说弥勒下生经...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一、乐者不言 言者不乐 谈山林之乐者,未心真得山林之趣;厌名利之谈者,未必尽忘名利之情。 [注释] 趣:味。李...
有疾菩萨应作是念:今我此病,皆从前世妄想颠倒诸烦恼生,无有实法,谁受病者!所以者何?四大合故,假名为身;四大...
中国古代有很多官宦名士专修净土法门。他们有的先由修学其他法门转为专修净土,有的则受高僧指点一心修学净土法门,...每次入厕之际,观自身成金色宝瓶,瓶内甘露续流。 (一)小解时,观自身宝瓶内流出甘露水,无数饿鬼饮之,遂其所愿...周一,孩子赖着不愿意上幼儿园,萧萧好不容易才哄着送去,弄得自己心里也酸酸的;路上又赶上堵车,弄得萧萧的心理越...有一回释迦牟尼佛向一位农夫托钵,农夫却对佛陀说:「我耕田种穀,所以有饭吃;你不耕田种穀,何以要饭吃?」 佛陀...回向,又作回向、转向、施向。以自己所修之善功德,回转给众生,并使自己趋向菩提涅槃。或以自己所修之善根,为亡者...
第一段讲 静中修 。早晚于佛前随分随力,礼拜持念,回向发愿。或者是早课,或者是晚课,在佛前随分随力,随你有多少...
共教
【佛学大辞典】
上篇:共许 | 下篇:共报 |
(术语)于吾身心领受纳得也。唯识论三曰:受谓领纳顺违俱非境相为性。行事钞上一之三曰:行者以领纳为趣。...
如来顶菩萨
众生邪执
众僧
象宝
应文
四种言教义
瓦
提头赖吒
庵婆罗婆利
半只迦
念
【大藏经】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弥勒下生经
【大藏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洪应明《菜根谭》下集

有疾菩萨云何调伏其心

古代名士专修净土的事迹
进厕所的布施法
心律法师:不要自寻烦恼
圣严法师:如何种植福田
回向的意义
